陕西安康山民铁锤凿路 有人一生没进过城[组图]
2009年03月20日 13:43华商网-华商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没有现代化工具,只有不懈的精神

2003年交通部提出“让农民兄弟走上油路、水泥路”的要求时,安康市乡镇通油路率仅为35.5%,行政村通公路率仅为46%……最近两年,安康全市农村新增公路7000公里,180万农民走上了水泥路……交通部相关领导惊叹:“在目前仍有8个国家级贫困县、2个省级贫困县、51万贫困人口的山区城市,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悬崖峭壁之上,没有现代化的挖掘机械,只有铁锤、钢钎等原始工具,成百上千的山民们硬是用双手挑战着大山……

这不是传奇,而是发生在紫阳县毛坝镇竹山村的真实故事。从2006年11月至今,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这些当代“愚公”们向一座座大山发起挑战,并且凿出了一条长达21公里、盘旋于千米高山的“天路”。

有村民一辈子没进过县城

“金竹山高与天齐,路险好比爬天梯。有女莫嫁陡天坡,老死的少摔死的多。几辈辈人受穷苦,眼望着路通得幸福……”这首古老的民歌源自紫阳县毛坝镇竹山村,寄托着竹山人渴望有朝一日走出大山、摆脱贫困的真实感情。

据了解,竹山村全村1600多人,住在海拔千米以上、平均坡度达60度的金竹山深处。由于世代被大山阻隔,这个沉寂的小山村几乎与外界隔绝。

从竹山村去最近的毛坝镇有三十多公里的路程,在2008年之前,只有两条“路”通往镇上:一条是翻山路,行程6个小时;另一条是穿山路,尺余宽的路全部从悬崖峭壁上经过,行人必须身贴崖壁,常年生活在山里的村民们也不愿冒险行走,很多村民一辈子都没去过紫阳县城。

交通不便给竹山村带来很多问题。据介绍,该村现共有光棍38人,最老的年龄已达71岁。村民们说,是一座座挡在村子面前的大山,让他们祖祖辈辈受穷。据介绍,竹山村村民有的还住着茅草房,点着油灯。

两次修路失败留下的痛

据了解,近年来竹山村有过两次修路的历史,但先后都失败了,并且搭上了几个村民的性命。“为修路,我们讨论过不下10次。”毛坝镇党委书记鲍务林说。

修路失败的直接原因有两点:一是让全年收入只有300元的村民交350元的集资修路款难;但主要原因还不是这个,在悬崖峭壁上主要靠人工开山,安全问题是镇领导最担心的事,“万一路修不通,顶上乌纱事小,再搭上人命事就大了!”

然而,眼看着山间小路不能适应竹山村发展需要,交通不便日益拉大小山村与山外的差距,鲍务林等镇领导班子成员考虑再三,为了打通这条竹山村民通往幸福之路,他们铁下心准备一搏。“村子太落后、太贫困了,修通竹山村这条公路是全村1600多村民的迫切愿望。”据村支书侯在德讲,为了抓住机遇修通村级公路,改变竹山村面貌,村民们也决定不再等了,自己动手修路。

七旬老人卖棺材筹修路款

2006年11月底,修路的事终于定了下来,竹山这个沉寂的小山村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从村里到修路工地,村民们要走4个小时的山路,他们天一亮就开始劳作,在悬崖峭壁的山路上,到处是村民们修路的身影。

由于竹山公路几乎全部从山崖上经过,挖掘机、推土机、铲车等大型机械根本没有用武之地,只能靠人工一锤锤砸、用钢钎一钎钎撬,脚下的路在一寸寸地向前延伸……“我最不忍心的就是下去收钱,收不起这个钱。”侯在德坦承,为修路再大的苦都能吃,可就是筹钱太难了。“要在全市最穷的村筹集修路款比登天还难。”“我把棺材卖了就是为了修通出村路,为后人造福,死了随便找个地一埋就行了。”为了支持修路,村里年近七旬的王方菊老人将棺材卖了700元钱,亲手送到村干部手中。

<< 前一页12后一页 >>
村民   山民   山村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俞刚   编辑: 李厦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