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战让美军“致富”专家预测美军转捩点
2008年09月06日 10:53中国网 】 【打印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海军陆战队

二次大战期间,在军事文化方面,美国海军陆战队提供了另外一个随机应变的案例。部队能够迅速从海军步兵转为为两栖攻击作战,这就需要诸兵种联合更加协调。相比日本和德国,处理此类两栖作战任务,美国具有独特的服务能力,可以根据需要制定作战任务。海军陆战队未来的版本,就是贯通全军的高级领导联络,它为成员执行、共享,为进行创造性的成果提供目标和方向。这样,最初由John Lejeune 和 John Russell创立的海军陆战队文化,又增添了新任务。这种变化使得能够从普通军队中识别海军陆战队,在大萧条中陆战队的建制得以保存.对终结的担忧也是推动陆战队发展新理论(登陆作战实验手册)和适应两栖攻击任务的组织结构(海军舰队)的重要动机。

更重要的原则,则是一种允许低层军官帮助完善理论的文化,使这些理论成为服务任务的基础。在课程学习和两栖攻击作战实验中这种促进性的文化一直允许争论,并且允许部队发展相应的理论和组织结构。信息和思想的畅通无阻,及其在各种层面应用和检验,允许组织采取相关技术适应他们的需要,比如两栖舰。英国和日本在遇到此类困难并寻求他们的两栖作战理论时,他们没有取得美国海军陆战队那样的成功。就像Millett评论的那样,“必须有制度性的保证和一种适应新任务的编制作为基础”军事文化的一个正确标志就是允许陆战队乐意接受他们的新任务。

学到的经验

这个案例研究着重强调了持续性主题。首先,改革和创新是一个持续的、深思熟虑的学习和吸收的结果。1940年时,当其他国家还认为在闪电战中使用坦克戏剧性的违反了过去的学说时,德国的装甲战已经试验了多年并且变得炉火纯青,这是一个革命性的改变。然而,一旦德国开始放弃持续的再评估和不依靠技术,比如使用没有战术和学说配合的新坦克去面对新的挑战,他们将会失败。

当前的改革给我们一个暗示,我们不应该把它看做一个毫无准备的突发事件。二战期间,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海陆袭击说明了在发展进步和倒退的各方面中一个反复循环的不断改变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坚持不懈的努力对学说、战略和组织结构进行再评估,从而面对军事环境中的改变。

另一个成功的改革就是在战略、学说、组织方面的创新以及训练必须与科技现代化相伴随,并且持续下去。技术可以驱动改革。然而,为了达到真正的变革,在其他方面必须要有相应的变化。法国对坦克的使用方法有一些改变,但在其他方面并没有彻底的改变,比如说在学说方面,这样就不能够有持久的改变。

学说应该作为一种框架体系,为军队可能面对的环境提出见解而服务。它能减少不确定性,但不能消除。这种学说不可能预见军队将要面对的混乱的、不平衡的军事环境,因此它并不是全能的,然而它能为成功创造条件。实施计划的能力将依靠一种可以采纳的能变通的学说,这种计划能与具体环境相适应。因此,学说必须与不断变化着的军事环境的要求一同发展,从而确保一个组织可以维持下去。

组织重组与不断变化的需求相匹配是非常关键的,但许多领导人只对组织框架的变化感兴趣,没有合适战略的重组将不会产生效果。调整设计和管理的流程和方法,而不是重新调整组织框架,将创造适应能力,这种流程和方法包括组织成员的互动和信息的分享。重组必须采用系统化方法,领导人必须理解各个因素的复杂性,这些因素能够引起组织环境的变化。组织结构的任何变化都必须围绕组织核心的信息传输能力,因此任何创新和变革都不能说明组织核心的信息传输能力是没有必要的。在发展两栖作战学说和重组军队结构方面,海军陆战队表明了在一个不断改变的战略环境中,学说和组织的变革如何在维持一个组织中取得成功。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张学勤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