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斗导航系统抗震救灾中彰显强大战斗力
2008年05月23日 10:25环球时报·环球网 】 【打印所有评论0
相关标签: [北斗]

 


中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在救灾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斗”系统在救灾期间运行稳定可靠耐用

据王永亮向记者介绍,此次救灾行动中,“北斗一号”还被用于长江三峡水情自动测报,三峡梯调中心在长江中上游共设立了427个三峡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监测点。三峡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在四川共设有185个监测点,其中有20至30个水情、雨量监测点是布置在四川地震灾区,为抗震救灾中提供堰塞湖的水位等水情信息方面作用尤为突出;三峡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采用太阳能供电、利用神州天鸿提供的北斗卫星终端传输监测数据。目前,设置在灾区的监测点,有一个监测点的设备受到较大破坏,不能正常工作。有10监测点因设施坍塌虽然受到了一定影响,但仍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中并发回准确的水情信息。其余监测点都处在正常工作状态。

此外,四川省科委也装备了北斗设备多套,在此次救灾中,一方面科委人员对此次地震灾害做出初步调查,另一方面科委工作人员携带北斗设备对各支参加救灾的部队进行引导,带领部队到达相应救灾位置。

据王永亮向记者介绍,总参为参与救灾的解放军部队也配发了相当数量的“北斗”。

事实证明,中国必须拥有独立自主、符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只有美国的GPS和俄罗斯的GLONASS,而美国的GPS可以说是独占了世界的卫星导航业务。王永亮告诉记者,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期间,发现美国对向外国提供GPS系统的服务进行了相应限制,GPS定位的误差加大,对美国以外的国家的使用造成了很大影响。

王永亮告诉记者,无论是从国家安全还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角度要求看,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必须拥有独立自主、符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

美国GPS的系统应用不但受其政策限制而且并一定真正符合中国国情的要求,而具备导航和通信两种功能的国产“北斗”系统,符合中国国情,并得到了实践的检验。据介绍,正在建设的“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提供两种服务方式,即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开放服务就是类似GPS的导航服务,而授权服务就是针对中国国情的通信服务。

王永亮说,建立我国自主的国产卫星导航系统,不但可以不受外国政策限制,在经济方面也有可观的前景。现在“北斗一号”大部分应用于民用领域,从2003年以后,国家在政策及资源方面加大投入来推动“北斗”的民用化进程。

在总参测绘局中国卫星导航应用管理中心及卫星地面总站的支持下,神州天鸿展开了几个典型的民用项目:在全国建立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中,使用了2800多套“北斗”监测点,其中长江三峡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一共使用了430余套,监控水、雨情信息,提供水文预报,并汇报地震灾害情况。在北京申奥成功以后,为保证08年登顶珠峰圣火传递的成功,在5050米到6600米的高度上,建立的8个采用太阳能供电的自动气象站,从2005年开始收集珠峰的气象资料,为前不久成功奥运圣火成功登顶珠峰在气象预测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除此以外,“北斗”系统在森林防火、铁路运输、石油管道、船舶、地质灾害调查、环境检测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国产第一代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一号”系统在此次抗震救灾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已经是有目共睹。事实证明,中国必须沿着建立独立自主、符合中国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的道路继续走下去,造福人民,保卫国家安全。

更多精彩内容阅读登录环球网(http://www.huanqiu.com/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