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军事 > 防务观察 > 正文 |
|
减少猜忌 增加信心
9月18日,61届联大将开幕。其间联合国秘书长将综合各国申报的2006财政年度军费开支,向联大提交报告。
林国迥介绍,因为要将秘书长的报告提前散发各国,供各国研究,8月31日是申报上年度军费开支和常规武器进出口的最后截止日期。正是赶在这一截止日期前,中国“紧急约见”联合国负责裁军事务的官员。
从1997年中国退出“联合国常规武器登记册”至今,中国军费逐年增加,军力逐步增强。国际社会对这些的担忧有所增加,对中国武器出口的去向也颇多猜疑。
“面对国际社会对中国军力发展的关注,中国做出了比以前更负责任的回应。”朱锋教授评价说。
外交部发言人姜瑜用“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作为中国“新安全观”的“核心”。在朱锋看来,中国的国际安全观之“新”,在于修正了“弱者心态”,改变了先前通过隐瞒军备迫使对手从最大角度评估我方实力的思路,而终于建立起了“坦率以对”的“强者心态”。“毕竟军力透明,本质上不是强者威慑、弱者自保的问题,而是为了减少误解,减少猜忌,增加信心。”
而规避不必要的误会,建立必要的信心,在后冷战时代的国际社会,尤其在军事大国之间,或许也越来越成为国家利益所在。
1998年,中国发布“中国国防白皮书”,从此中国每两年发表一份“国防白皮书”。而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今年6月发布的年度报告所列的主要军费开支大国中,包括美、英、法、日、德、俄等在内,中国最后一个向联合国申报军费。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联合国裁军事务办公室反复把军费申报和武器进出口申报机制,称为一种“信心建立机制”。而外交部发言人姜瑜也提及,中国“致力于增进与世界各国军事互信”。
“建立信心,需要全球性的参与。”联合国裁军事务办公室在接受采访时说,“而中国的参与,对世界各国加强对这一申报机制的信心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南方周末 记者 郭力)
编辑:
胡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