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中国造大飞机要摆脱“川陕之争”等地方利益局限
2007年04月04日 11:49《瞭望》新闻周刊投票数: 顶一下  【

需要创新研制的体制

“不论大飞机项目基地建在何地,都应以飞机制造中的主机厂企业为核心,组建集研发、设计、制造、试验、营销、服务一体化的独立经营的、总集成的公司,形成大飞机‘国家队’,这是航空工业体制创新的核心,也是大飞机研制的根本保证。”孙海鹰对《瞭望》新闻周刊说。

孙海鹰介绍说,我国的飞机研制体制承继了前苏联体制,研发、制造与试飞在组织层面上是分离的,并以型号为主来实施。而型号研制管理体制存在一些体制性缺陷,难以有效地积累技术能力。事实也是如此,尽管我国耗费了大量资源,组织实施了飞机设计实践,却没有一家单位完整地获得飞机顶层设计能力,没有一家单位走完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先进民用飞机研制的全过程,因此,“体制创新是发展航空产业的中心任务。”

作为最先启动的重大科技专项,大飞机承载了国人太多的民族自强、自立情感和摆脱国外长期垄断的愿望。但研制大型飞机毕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着人才、技术、资金、体制等多方面的困难和挑战,甚至有失败的风险,因此需要集聚全社会的力量进行长时间的攻关与努力。“国家要对民机工业发展制定长远的战略规划和长期的产业政策,而且不能随政府的换届、领导的更替、局部和短期的考虑而不断变动。”孙海鹰反复强调说。

历史经验表明,模仿、跟踪、合作、以市场换技术都不可能获取航空核心技术。如果在不掌握“全设计能力”条件下集成创新,无异于放弃对核心技术、关键组件的自主研发。

孙海鹰认为,“再发明大飞机”,即重复发明发达国家成熟大飞机技术,是我国寻求技术能力独立、技术能力“蛙跳”式发展的根本途径。他说,“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要做到自主创新、实现跨越必须分步实施、循序渐进。要学习‘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的精神,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一步一个台阶、一步一个脚印地跨越,从而加快缩短与世界水平的差距。应集中全国力量,分包承担责任,攻克航空产业的气动技术、复合材料技术、微电子技术、发动机核心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

接受采访的多位专家都表示,大飞机是航空工业的王冠,不但技术复杂,而且质量要求高,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国家重大利益,需要集全国之力,多方参与,统筹协调。动员和组织全国的力量,建立起大飞机技术能力赖以生成、发展的开发平台,并以企业化运作的方式,推动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产业化的顺利实现。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摆脱地方利益、部门利益、行业利益的局限,以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为重。“只要各个方面大力协同、统筹资源,中国人自己生产的大飞机一定能飞上蓝天”。

   编辑: hunan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