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地理和自然资源
我国大陆濒临四大边缘海,自北往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其中,南海因其位于我国大陆的南方,故名,亦称南中国海。在浩瀚的南海海洋上,散布着大小200名多个岛屿礁滩,统称为南海诸岛。南海与南海诸岛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热带自然风光十分绮丽,资源蕴藏量巨大,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地理位置、地形地貌
南海是世界著名的热带大陆边缘海之一,面积辽阔,水体巨大,水域深渊,南海,以闽粤沿海省界到诏安的宫古半岛经台湾浅滩到台湾岛南端的鹅銮鼻的连线与东海相接。整个南海几乎被大陆、半岛和岛屿所包围,北面是我国广东、福建沿海大陆和台湾、海南两大岛屿,东面是菲律宾群岛,西面是中南半岛,南面是力里曼岛与苏门答腊岛等。南海位于北起纬23°37ˊ;南迄北纬3°00ˊ;西自东经99°10ˊ;东至东经122°10ˊ。南北横越约2000公里,东西纵跨约1000公里。整个海域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其平均水深为1212米,最深处为5559米。
南海海域属于海南省管辖的范围,总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公里。南海与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海疆边防。我国政府历来重视派员巡视管理,我国人民曾屡次在南海与南海诸岛上抗击形形式式的侵略者。在当今人类为开发海洋、拥有海洋而展开的激烈竞争中,南海与南海诸岛的战略地位更为重要,南海与南海诸岛介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特别是南沙群岛及附近海域,与号称亚洲门户的马六甲海峡仅一水之隔,扼居太平洋、印度洋要冲。在国际航海交通上,我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以及欧洲等地来往的航线往往都经过南海诸岛海域;在国际航空交通上,我国、朝鲜、日本与东南亚各地的航线,菲律宾与中南半岛各地来往的航线等都经过南海上空。
南海海底地形复杂,主要以大陆架、大陆坡和中央海盆三个部分呈环状分布。中央海盆位于南海中部偏东,大体呈扁的菱形,海底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大陆架沿大陆边缘和岛弧分别以不同的坡度倾向海盆中,其中北部和南部面积最广。在中央海盆和周围大陆架之间是陡峭的大陆坡,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南海海盆在长期的地壳变化过程中,造成深海海盆,南海诸岛就是在海盆隆起的台阶上形成的。其东沙群岛位于北部陆坡区的东沙台阶上;西沙群岛和中沙群岛则扎根于西陆坡区的西沙台阶和中沙台阶上;南沙群岛形成于南陆坡区的南沙台阶上。
西南中沙群岛共有大小岛礁200多个,一般按照它们在海面上下的位置分为五类:
岛
是露出海面、地势较高、四面环水的陆地。岛的形成时间较长,陆地形状不易受台风吹袭而变形,面积相对较大,一般有植物生长。我国西南中沙群岛的岛屿属于海洋岛,有珊瑚岛(沙岛、岩岛)、火山岛之分。沙岛是由珊瑚碎屑、贝壳碎屑和其他沙粒堆积在珊瑚礁礁盘上,日积月累而形成的珊瑚沙岛,西南中沙群岛绝大部分是这一类岛屿,岩岛是由珊瑚沙岩和珊瑚石灰岩结成的坚固的珊瑚岩岛,西沙群岛中的石岛就是一个典型的岩岛。火山岛是由海底火山喷发物质堆积而成的岛屿西沙群岛中的高尖石是南海诸岛中唯一的火山岛,上述的岛屿在我国渔民中称之为“峙”、“峙仔”。
沙洲
是已经露出海面的陆地,一般不被海潮淹没,只是台风和大潮时才被淹没。沙洲的外形不稳定,面积较小,由于受潮水冲刷,植物很少生长。沙洲和沙岛一样,是由大量松散的珊瑚碎屑、贝壳碎屑和其他泥沙堆积在礁盘上而形成的。沙洲和沙岛的区别在于:形状稳定与否,离海面高低,面积大小,植物多寡等。我国渔民一般把两者都称为“峙”“峙仔”或“沙帽”,亦称沙洲为“沙仔”。
暗礁
也称礁,是接近海面的珊瑚礁体。涨潮时多数被淹没,退潮时多数可露出水面。有巨大礁盘的暗礁,经过地壳上升的作用,或者经过海浪的冲积,是形成沙洲的良好地点。我国渔民称之为“线”、“沙”、“铲”等等。
暗沙
是淹没在水下的较浅的珊瑚沙层或珊瑚礁滩,海水最低潮时也露出水面,也可以说它是水下的珊瑚沙洲。我国最南的领土曾母暗沙就是这一类的沙洲,它的面积有2.12平方公里,最浅处仅有17.5米。我国渔民把暗沙称为“线排”、“沙排”。
暗滩
也称滩,是隐伏在水面以下较深处的珊瑚礁滩地。暗滩由海底突起,滩面呈广阔平坦的台状,偶有礁墩向上隆起,甚至上升到海面附近。我国渔民称之为“廓”。
作者:
李仕均
编辑:
唐毓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