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济礁,中国在南沙控制的7个岛礁中,唯一由非军事人员管理的岛礁。
“过去潭门的船老大聪明得很,出海靠脑子。现在的船老大都变傻了,出海都靠GPS导航和电子罗盘了。”闯荡南沙多年,现在由于减压病病痛缠身,已经惜别南海多年的黄鹏(化名)师傅感慨地对记者说道。
现在潭门渔民去南沙已经不靠《更路薄》了,但要去南沙还是先得到西沙。“政府要求我们结伴去南沙捕鱼,主要想让我们互相有个照应,比如在海上遇到风浪、遇上外国兵、发动机出故障或者船员生病,几条船之间互相能有个照应。”黄鹏说,“政府的初衷挺好,可是在海上结伴的每条船的渔民之间都是貌合神离。大家都是要赚钱的嘛,要是都在一个地方抓鱼,鱼就是那么点,你抓的多那我就抓的少了。”
事实上,如果关系一般,而且都做不同行业(渔业类型不同),渔民们一出潭门航行都按各自的航向走,“你开116度了,我开126度了,他开136度,很快大家都不知道对方去哪里了。”如果关系好的话,渔民会一起结伴走。特别是西沙是去南沙路上的中途站,天气不好的时候渔民就一起开到西沙永兴岛,上岛报个关,和三沙工委的人聊聊天。天气好的话,过了西沙大家也就分道扬镳了。
潭门老一辈渔民,从小就练就一身潜水的好功夫,不带氧气瓶一个猛子能扎到水下20米或者30米的深度,身手矫捷地抓活鱼、割海参、捡公螺。这三样被潭门人称为“潜水捞三宝”。毕竟没有潜具下水没法长时间作业,现在潭门渔民有了轻潜设备(脚蹼、氧气瓶、潜水镜)就不一样了。渔民很少用米来作度量单位,问潜水的深度,他们会憨直地展开双臂,然后自豪地告诉你:能潜30个或者35个(45米~60米,潭门渔民的潜水极限。)
“潜到快60米的深度,感觉整个人都快爆了。我们简单的潜水设备只能保证潜到20~30米,而且作业完毕后还要有充分的减压过程。年轻的时候不懂,急功近利,为了多捞鱼多赚钱,结果把自己的身体给毁了。现在得了减压病,又要花大把的钱来治,原来赚的钱又还回去了,欠下的迟早要还。”年轻时能潜到60米的黄鹏师傅叹息道。
除了潜水作业外,潭门渔民还喜欢在南沙“行盘”。“行盘”指的是在大海退潮后,在岛屿附近浅海的礁盘上,一边行走一边寻找捡拾公螺和割蚵,轻松又赚钱。但这这样的作业方式已属过去,如今在南沙已经成为了惊心动魄的冒险——南沙所有岛屿几乎都在外国人手里,即便是台湾管辖的太平岛对于渔民而言也是不能随便靠近的。渔民只能提心吊胆地围绕着被各国占据的各个岛礁来潜水作业。潜水作业时,除了要提防随时可能出现的鲨鱼和毒鱼毒虾,最要命的是外国军舰的枪炮声也时常惊扰着他们。
渔民长时间穿梭往来于各个岛礁之间,捕获海产品后可以联系专门在海上收购渔货的冰船直接销售,然后继续停留在南沙作业。随着1960年代末南沙海域勘测出可比中东的石油储量,周边国家开始把手伸向了南沙渔民的这条活路上。他们在南沙海域抓捕中国渔民,作为一种宣示主权和管辖权的手段。而中国渔民在南沙的渔业生产,也有意无意地附带了浓重的政治色彩——渔民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成为宣示南沙主权的重要力量。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相关新闻
编辑:
胡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