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机神经外科:新技术使忘放起落架现象绝迹
2009年06月01日 15:44科技日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相关标签: [战斗机]

针对某旧型战机,刘佩春解决了近百项设计和训练中的问题。

装备部高级工程师臧爱民,就是刘佩春一手培养起来的当时海军最年轻的高工。小臧是经地方高考、海军部队培养的第一批机务高材生。当初,小臧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灵活的头脑引起了刘佩春的注意,但他实践能力不强、眼高手低的不足让刘佩春眉头紧锁。

此时,刘佩春正在攻克某型空管应答机故障频繁的问题,为让更多年轻人在科研前沿得到锻炼,刘佩春主动在部党委会上提出,让正在修理厂担任无线电主任的小臧参与这项研究。有人非议,小臧业务水平可以,但工作有时急躁,还不能胜任。最后,在刘佩春坚持下,臧爱民很快用成绩说服了大家:先后攻克了10多项科研课题,如今成为海军最年轻的高级工程师。 

2002年,基地迎来首批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的地方大学生干部。为解决机务干部严重不足问题,基地党委对这批地方大学才俊的培养高度重视,刘佩春再次担当重任。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刘佩春发现这帮年轻人思想活跃、理论扎实,但他们排故时盲目,上机就拆,拆来拆去,故障依旧,几次差点酿成事故。看到这点,刘佩春授课时重点告诉他们首先要掌握故障的现象,其次根据故障现象分析产生故障的原因。这就是刘佩春所总结的“刘氏排故法”,简言之:总体观察,局部分析,先易后难,由简到繁。这一点拨,使这批地方大学生干部排故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并迅速成长为机务一线的排故能手和科研骨干。 

这几年,一批新机即将列装。刘佩春提议组建了“三维联动科技组”的工作模式:“一维”即由10多位装备主任组成的“决策智囊组”;“二维”就是由50多名特设、无线电、机械等专业主任组成的“科研攻关组”;“三维”是由100名业务师、业务员组成的“技术保障组”。此举,把主任、师、员等各个层次的人员吸收进来,一方面为科研工作提供决策、技术服务,另一方面培养技术人才。如今,经刘佩春带出的人才有100多,其中20多人进入基地技术尖子人才库,为部队科研队伍的建设注入了勃勃生机。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