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机神经外科:新技术使忘放起落架现象绝迹
2009年06月01日 15:44科技日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相关标签: [战斗机]

2006年,美国空军一架B-1B轰炸机降落时忘放起落架。

刘佩春坐立不安,经常半夜爬起来琢磨。最终,经过两个多月的反复修改、调试,“忘放起落架声光告警装置”诞生了。如今,只要飞行员忘放起落架,战机进入预定航线,告警装置便会自动进行声光双重告警,提示飞行员放下起落架。评审团专家评价:此成果使飞行员的空中安全系数提升了10个百分点,填补了世界空白,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推广应用后,因忘放起落架而引发的问题再没发生。 

这在刘佩春30多年的草根科研中,算是比较有“分量”的一项成果。他近百项科研成果和技术革新,获全军科技成果奖的只有5项,有的甚至在上级机关都立不了项,但就是这些草根成果,全部成为部队战斗力提高和飞行安全的保障。 

刘佩春35年的机务保障生涯见证了某型战机自服役始叱咤海天的峥嵘岁月。如今,该型战机已步入耄耋之年,“老年病”多了起来。刘佩春仍然秉承预防为主的科研思想,从技术上把该型机的设计缺陷和飞行中的安全风险降到最低。为解决该型机减速伞自抛问题,经过论证,刘佩春对伞舱进行改装,将传动杆置于定位槽内,从源头切断了传动杆的“自选动作”。改装后的第三天,兄弟部队一架战机因减速伞自抛,发生了一起一等事故。以前夜航训练,因航行灯可视范围窄及灯泡容易烧坏等原因,飞行中易出现两机危险接近状况,加之驻地旅游包机过往频繁,空中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刘佩春经反复论证,在不增加任何线路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冷光源嫁接到战机上。现在,夜空畅游,不论上下左右,飞行员从哪个角度都能清楚地分辨出自己的僚机。这些年来,刘佩春解决了近百项设计和训练中的问题。一名专家深有感触地说,如果厂家重新设计该型战机,把刘佩春的这些科研成果全部融进设计,该型机可成为第三代甚至第四代的新型战机。 

人才培养向机务一线输送 

什么是人才?机务人才具备什么素质?刘佩春想起自己当战士时的一件事:飞行前机务检查,一名新分到部队的机械师不小心把一个螺帽弄掉了,事后也没报告。幸亏大队复检时,才知有个螺帽掉进机舱。部队为找到这个螺帽,折腾了一个晚上才找到,事后这名机械师受到记过处分。 

对此,刚刚入伍的刘佩春怎么也想不通。中队领导告诉他:“一个小螺帽平时不起眼,但它如果掉在飞机上,就有可能会顺着放气带进入发动机,将发动机打坏,导致严重飞行事故。”此话被刘佩春牢记在心,并成为他培养弟子的宝典。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