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发展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已有数十年,积累的技术经验更加丰富,也需要中国借鉴。
俄罗斯从前苏联时期的1976年就开始推进和美国GPS相抗衡的“格洛纳斯”系统,但随着20世纪90年代初期陷入经济危机,计划被迫中断,只运营了一半,也就是16颗卫星。
曹冲研究员介绍说,我国的“北斗二号”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建立在“北斗一号”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基础上的。中国先后在2000年10月31日、2000年12月21日和2003年5月5日发射了3颗“北斗”静止轨道试验导航卫星,组成了“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该系统具备在中国及其周边地区范围内的定位、授时、报文和GPS功能。但由于该系统用户无法保持无线电静默,也无法在高速移动的平台上使用,“北斗一号”系统不能用于军事用途。
中国的“北斗一号”系统,与美国和俄罗斯的全球导航卫星尚有较大的差距。“北斗一号”定位系统只能覆盖中国和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是区域性而不是全球性的,它只是在亚太地区。美国和俄罗斯的导航卫星则是全球性的。
“所以,这次执行索马里护航任务的中国海军不可能使用‘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统。”曹冲研究员说。
另外,“北斗一号”系统是在地球同步轨道上运行,也就是说在离地球3.6万公里的高度上运行。而美国和俄罗斯的导航卫星则是在几百公里到上千公里的低轨道运行。
“北斗一号”系统在导航方式上也与美俄的全球定位卫星有一定的差距。“北斗一号”属于主动式的。就是说,“北斗一号”是用户先发射需要定位的信号,通过卫星转发至地面控制中心,地面控制中心解算出位置后再通过卫星转发给用户;而GPS和“格洛纳斯”系统只需要接收4个卫星的位置信息,由自己解算出三维坐标。这是由于“北斗一号”本身是两维导航系统,仅靠两颗星的观测量尚不能定位,观测量的取得及定位解算均需在地面中心站进行。
曹冲研究员说,即使“北斗一号”系统存在许多缺点,但在去年发生的汶川地震中也大显身手。当时通讯中断的情况下,携带“北斗一号”系统接收机的救援部队,还是按指定时间到达了灾区。
相关新闻
编辑:
唐毓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