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距当动力:日本想赶在中国之前造出真正的航母
2009年03月27日 07:55新华网-国际先驱导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相关标签: [准航母] [航母]

1950年前后,日本海上力量与中国相比已有巨大差距,也成为日本此后不断加强舰艇实力的主要动力。图为1950年代服役的日本“凌波”级驱逐舰。

将追赶中国当成动力

甲午海战之后,咬紧、超越中国海军,始终是日本在海上方向的“国策”之一。而今,无论是出于历史情结,还是出于现实对抗的需要,对中国保持整体海上优势,甚至恢复二战前日本在亚洲的海上霸主地位,依然是某些日本政治力量追求的目标。这恐怕也是日本经常对发展中的中国海军表示“焦虑”和“忧虑”的深层次原因,所谓“中国海军的威胁”仅仅是日本扩充海上军备的借口和幌子而已。

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在二战后不复存在,日本的海上力量仅能在近岸海区活动。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海军在建国初期,就组建了由134艘各型舰艇构成,总排水量4万吨左右的华东军区海军。

面对与中国海军逐渐拉大的“差距”,日本政府想方设法调集人力物力,试图恢复其海军力量。借助朝鲜战争和冷战的东风,以及二战期间储备的雄厚舰艇设计经验和技术实力,在美军的帮助下,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日本已能自主建造水面作战舰艇和潜艇。至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除了部分指挥控制系统仍需美国支持外,日本已经重新拥有了建造现代化舰艇所需要的军工体系,海军无论是在规模、实力、质量上都得到迅速膨胀。“怕落后于中国”也成为日本扩充其海军的压力与动力。

用潜艇对付中国航母?

在此后的海上军事力量装备建设上,经常可以发现日本比照中国的“影子”。

比如,从上世纪70开始,随着一批先进水面舰艇陆续装备中国海军,中国海军的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展。而在同一时期,日本投入巨资研制、购买和生产装备了大量远洋作战舰艇,试图在水面舰艇的数量和质量上保持对中国海军的优势。

还有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在水下。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海军潜艇部队得到迅速发展,日本则大力发展反潜战能力,意图确保日本在常规潜艇的吨位、噪音、下潜深度以及攻击能力方面强于中国海军。另外,日本海军构筑了一条新月形反潜封锁链,判断和搜集中国潜艇的活动,以图最大限度地压缩中国潜艇在数量上的优势。

对于日本来说,关注中国海军的发展步伐,航母自然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话题。日本的军事评论家经常会在媒体上讨论,“假如中国有了航母,日本该怎么应对?”

日本《和平安全保障研究所》网站3月6日就刊登专家文章,探讨“日本应该如何应对中国拥有航母?”这位专家建议增强海上自卫队的潜艇作战能力。因为“潜艇是航空母舰的天敌”,增强潜艇部队可以起到有效的反制作用。而为了对付中国的舰载机,“日本应尽快决定航空自卫队下一代主力战斗机机型。”甚至“日本应要求美国尽快对日本能否购买F-22战斗机一事作出答复”。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