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岁高龄,一身火红,精神矍铄。迎接记者的,是一位优雅的老太太。
“两弹飞天蒋有功,祖国统一华至诚。”简朴的客厅里,一副大红对联直奔主题。这是一位比利时华侨,有感于蒋华的奇功殊勋,一挥而就写成的。这不正是她人生一个浓墨重彩的缩写吗?
提起当年掩护三姐夫钱学森回国的往事,蒋华神采飞扬。这位“两弹一星”的幕后功臣,再一次将历史的影像,推至人们眼前―――
“要是没有四妹帮忙,我肯定是回不来了。”
“钱学森回国,我恰好在那个紧要关头起到了作用。”说起那次惊险的“掩护”,蒋华激动起来。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38岁的钱学森早已打点好行李,准备携妻带子回国效力。钱学森当时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担任教授,是世界航空科研领域一流的科学家。
就在钱学森打算离开美国洛杉矶时,突然收到美国移民局的通知―――不准他全家离境。
美国人借口在钱学森的行李中发现了所谓的“军事机密”,扣留了他的行李。美国海军部还宣称:“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让他离开!”
自此,钱学森在美国失去了自由。他的行动处处受到美国移民局的限制和联邦调查局特务的监视,美国人不许他离开他所居住的洛杉矶,还定期查问他。
回国受阻,赤子之心反而更加炽热起来。在阅读华文报纸时,钱学森发现,与钱家相熟、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陈叔通经常上北京,是毛主席、周总理的挚友。如果能联系上陈叔通,也许能求助于祖国将自己营救回国。
当时钱学森寄回国内的信件,无一不被美国人拆开审查。只有寄往欧洲的信件不受审查。钱学森脑瓜一转,只能走“曲线回国”之路。他让妻子蒋英趁看守不注意时,给旅居比利时的四妹蒋华寄去了一封信。
“1955年夏天,我收到了姐姐从美国寄来的信。信里写着‘我们像笼中的小鸟飞不出去’。信里还夹着一张只有半张名片大小的香烟纸,上面只写着一句话‘我想回国,把这封信交给陈叔通。’”蒋华一接到信,心里就明白了。
蒋华的父亲是一代名将蒋百里,少年时曾拜杭州求是书院的陈仲恕为师。陈叔通正是陈仲恕的弟弟,也是钱学森父亲的老朋友。
“于是,我立刻把这封信寄给了钱学森的父亲,钱老爸又把这封信转交给了陈叔通。陈叔通收到信当天,就向周总理做了汇报。第二天,他就上北京找周总理去了。”
钱学森在美国失踪一事早就引起了中央领导的极大关注。在1954年的瑞士日内瓦会议上,周总理就一直在考虑如何营救钱学森等一批被扣留在美国的科学家和学生。
“周总理得到陈叔通的信后,终于知道了钱学森的下落。他立刻打电话给中国驻瑞士大使馆。当时日内瓦会议上,美国一直想换回朝鲜战争中的战俘。总理说,用几个美国战俘换钱学森,太值得了!”蒋华回忆说道。
经过十多次艰苦的谈判,1955年8月1日中美大使级会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王炳南大使按照周总理的授意,拿出钱学森要求回国的这封信作为美国无理扣押钱学森的证据,与美方交涉,迫使美国政府允许钱学森离美回国。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胡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