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吉林省通化市举办后备干部培训班。(资料片)
此次选拔计划中,中央大致要求:正省部级后备干部要求年龄不能超过58岁,以55周岁以下的干部为主体;而到县处级后备干部,则要求以45周岁左右的干部为主体,并特别要求35周岁以下的干部要有一定数量,预计一批80后将逐步登场。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 ,对党政后备干部的大面积选拔,也是为十八大以后做组织准备。
涉及上万人的选拔计划
中国共产党正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启动大规模的“接班人”选拔计划,成千上万被评价为“优秀”的官员将被牵涉其中。而选拔计划中对于官员选拔培养的诸多规定,亦成政治观察家眼中新的政治风向标。
过去几个月中,从中央到地方,执政党的组织部门正在为如何搭建一个从年龄到经历都颇为搭配的“接班人”队伍而伤脑筋。最新的动态是,8月25日,贵州省开始了该省本轮选拔计划中的首次集中调整,目标是遴选出100名左右的官员成为地厅级正职后备干部。
此间政治观察家说,这是执政党公开明确有计划地选拔“接班人”,而规模以万计——记者获悉,按照中央规划,通过2009年集中补充调整,正职和副职后备干部都包括在内,省部级后备干部将有上千名,地厅级后备干部6000余名,而县处级后备干部将有4万名左右。
记者接触的观察家们说,目前离下一次领导班子换届只有两三年时间,选配“新鲜血液”已成执政党的一个重要任务。
“肯定与三年后将举行的中共十八大有关系,但是也不完全是按照十八大来做的,既要解决现实问题,也要有储备。”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刘旭涛说。刘同时也是国家行政学院领导人员考试测评研究中心副主任。
信号早在去年底就已明朗。记者了解到,在去年底举行的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讲话中就提到2009年要重点抓好“党政正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进行后备干部集中补充调整”。
随后的2009年2月,中共中央制定了《2009—2020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这也是中共中央首次制定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而且跨度长达12年,与之配套的《关于加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意见》也随后下发。执政党“接班人”选拔大幕就此拉开。
“接班人”的条件
就目前了解的情况看,本次选拔中,优化结构被放在了重要的位置,执政党要求确保后备干部有合理的年龄结构和专业知识结构,并提出要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干部年轻化”的要求被进一步贯彻。此次选拔计划中,中央提出要形成“复式年龄结构”,大概的要求是:正省部级后备干部要求年龄不能超过58岁,以55周岁以下的干部为主体;而到县处级后备干部,则要求以45周岁左右的干部为主体,并特别要求35周岁以下的干部要有一定数量,预计一批“80后”将逐步登场。
省部级党政正职后备干部的培养被认为是重中之重,据悉,本次选拔提出要以“治党治国的政治家”的标准选拔。记者了解的是,此次选拔,因为正省部级正职官员培养周期较长,在其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择中,特别要求要有“特别优秀”的年轻县处级正职官员,作为“长期储备”的干部。
记者采访的观察人士说,执政党正在试图树立新的风向标,本次选拔,任职经历将被特别重视,要求应该具有基层工作经历。上述人士说,大力选拔来自基层的干部充实各级党政机关将会成为未来的趋势。
据统计,中央和国家机关厅局级领导干部中,高校毕业后就一直在中央机关工作的比例高达44.6%,而具有县、乡基层领导工作经历的仅占12.5%。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出生的年轻官员,现在已成为干部队伍的主体,他们中很多人缺乏基层和艰苦复杂环境的历练。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宋世明说,这种情况长期发展下去,“就会增加机关干部脱离实际、官僚化和机关化的可能”,而执政党显然对此有所准备。
记者获知,除基层工作经验外,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亦是考察重点,尤其是在关键时刻、应对突发事件等重要关头时的表现。
相关报道:
地方举措:
相关评论: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编辑:
霍吉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