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万玛才旦:诉说西藏的灵光
2009年02月27日 15:01中国新闻周刊 】 【打印已有评论0

2002年,他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学习。这是他第一次走出藏区,第一次真正——而不是通过电影去接触异族文化。他感到兴奋,他觉得北京的天地是何等的宽阔,他坚定地认为,这里才是自己发挥才华的地方。

“我的想法很简单,想用镜头展示藏族的真实的生活风貌,北京是文化中心,几乎最好的影视人才和机构都在这里,回到老家我将一事无成。”

缘于自己的文学功底,万玛在电影学院的文学系扎下了根。第一学期的寒假作业就是用DV拍一个短片,开学后万玛交上了30分钟的短片《静静的嘛呢石》。就是这部片子,获得了大学生电影节第四届短片竞赛单元专业组剧情类优秀奖等一系列奖项,万玛大受鼓舞。

“北京,一个汉文化发达的城市,将成为我宣传和展示藏族文化的绝好平台。”万玛不止一次地说。

看你怎么生活!

万玛很珍惜在北京的日子,不管如何,这里可以实现他的理想。他需要做的,是慢慢地习惯。

2月22日,周日。万玛才旦这天下午还在忙着开会,《寻找智美更登》基本是通过了,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如何和投资商洽谈,如何和影视公司德尔推广协商,都是很重要的环节。

万玛的片子,总会遭遇意想不到的波折。比如2005年拍完《静静的嘛呢石》后,本打算拍续集,剧本也通过审查了,但最后那个来自日本的投资商突然消失了。当万玛打算另觅他方时,他发现《静静的嘛呢石》中的主角小喇嘛,发育得很快,几乎长成大人,实在无法完成第二部续集的拍摄,就这么黄了。

另一部名叫《去往拉萨的路上》的纪录片,2007年投资商就到位了,但后来也因为莫名其妙的原因作罢。

好在现在万玛身边有了一支相对固定的团队,清一色的藏族人,“现在的日子好了很多,我喜欢这样,安静的生活,做自己喜欢的电影。”

前年,万玛终于把妻子和儿子接到了北京,这也算是他在北京打拼多年的一个阶段性进步,终于能在这个异域之乡享受到家庭的温暖。

儿子今年12岁,在北京一所小学读书,尽管只来了一年多,已经很快适应了北京的生活,“就像《静静的嘛呢石》里的那个小喇嘛,想把电视和VCD带进寺庙,孩子总是更快地去习惯新的文化和生活。”

2005年11月,万玛才旦获得了第2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处女作奖。舆论都在说,万玛开始扛起藏族民族电影的大旗。但他对这些看得很淡,“只要能做自己喜欢的,就好。”

万玛说,“我是藏人,迄今最大的梦想,就是拍出纯粹的藏族电影,关注最普通的那一些群体,然后完整艺术的再现。我想通过这个简单的故事,表现藏区日常生活表面的平静之下,传统与现代的交织渗透,表现浓厚宗教氛围下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淳朴的人对信仰的虔诚。其实,这就是我故乡的真实面貌,那种平淡朴素里的灵光。”

万玛漂在北京,在这个喧嚣的城市里,他静静地捕捉着那些相对遥远的安静的故事。有人问他生活会不会有问题,而万玛这样回答:就看你怎么生活! ★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刘炎迅   编辑: 邵丛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