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后三届”一代成长为中国政界中坚力量
2007年10月11日 15:04中国新闻网投票数: 顶一下  【

张悦:坚定推动水务改革的务实派

“他们的历练,决定了他们没有天之骄子的骄傲,也不会好高骛远,他们有很好的适应和容纳能力。他们对于中国国情的认识,决定了他们的改革不会脱离中国实际”。张悦如此评价“后三届”。

“我是建设部城建司的张悦。你们上报的材料太不详细。你们自来水厂的供水量是多少?现在因爆管停水,影响了多少居民用水?你们采取了什么措施?水车(向断水居民供水)能不能送到?你们马上让自来水厂的负责人给我打电话。”

2007年9月12日上午8点过后,张悦面色严肃地坐在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的办公室里,不停地打电话——9月11日,陕西冯家山水库引水工程取水管道发生爆管,由此造成宝鸡市区部分地区停水。

还是不放心。又通过各种方式找到冯家山自来水厂总经理的电话,沟通了解爆管抢修工作以及宝鸡居民生活用水情况。

打完电话,终于舒一口气。

张悦也是中国为数众多的77级、78级公务员中的一员,毕业于江苏大学。他同时还是中国为数不多的经国务院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官员。他娓娓道来自己从77年考上大学到现在做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的近30年光阴——

“我老家在江苏如皋农村,上面还有一个姐姐。1974年从江苏如皋中学毕业,正好如皋电机厂招工,就成了一个工人。做过油漆工,装配工、车工、刨工。这期间并不奢望能够考上大学——那时考大学还要推荐、还要讲出身。1977年恢复高考,不需要推荐了,母亲要我参加高考。因为当时的政策是父母身边可以留一个子女,姐姐下乡了,母亲希望我能考上大学出去,然后姐姐能够回如皋。”

“高考志愿填哪个学校都有些懵懂。工厂刨工师傅正好是镇江农机学院76届工农兵大学生。他说那个学校不错。我就考了。当时同一个工厂有20多个人一起参加高考。只有我一个人考上了。”

“当时志愿填的专业是农业自动化。可能和国家要大力发展工业的思路有关,一年后,学校把专业调整为工业自动化。最终分配到天津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工作。刚毕业那会儿,国家百废待兴,城市化建设刚刚开始,人才匮乏,给了我们很多独挡一面的机会。人也就锻炼出来了”。

张悦认为77、78级应该算是有中国特色的知识分子。他们的人生历练中有中国最基层民众的本性烙印。同时,他们又接受了正规的现代高等教育。他们的最大特点是务实。文革十年,他们大多遭遇坎坷,历经浩劫,大学毕业后,格外珍惜可以做事的机会。其次,他们很亲和。他们的历练,决定了他们没有天之骄子的骄傲,也不会好高骛远,他们有很好的适应和容纳能力。

他在天津待了整整20年。从设计天津全国第一个216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开始,一直到后来总共参与设计了全国200多个城市的污水处理厂。在设计研究院历任工程师、所长助理、副所长、所长、副院长,1997年 兼任院总工程师,成为中国五大设计院里年龄最小的总工程师。2001年10月调建设部。在建设部直接管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城市给排水。

到建设部后,张作为建设部工作组负责人处理了哈尔滨停水事件、无锡水源污染事件等饮用水安全应急事件。他说,每天都感到责任重大,因为饮水安全直接关系到民生。

“改革改了这么多年,现在有些人又不大同意改革了。外资一参股(中国水务),就有一些人激动得不行。我看这也是问题。政府的责任是什么?一是保证城市饮用水安全,有水供应,同时水质达标,二是保证水价既反映水作为稀缺资源的价值,同时保障百姓喝水的人权,让大家都能喝得起喝得上水。中国的自来水厂最初是事业单位,企业领导直接由地方政府领导任命。你想当自来水供水出现问题的时候,地方领导是有动力去保护的是消费者,还是自来水厂?人都是他任命的,地方领导当然站在自来水厂的一边。”

“现在城市自来水厂,虽然不是事业单位了,但很多还是国有企业。政府是城市供水的最终责任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要把一切事情都自己办下来。水务改革有利于引入资金,完成水网改造,促进竞争,降低成本,同时提高效益。外资进入城市水业不用害怕,只要不控股就行。当然更重要的是,政府不能放弃自己的监管责任。”

像他们那一代人那样,张悦一直以其务实的作风,积极推动城市水业市场化改革。

在分析目前77、78级身在政府部门做具体工作的公务员情况时,张悦的看法是这样的:“当这批知识精英走向政府各个部门后,有改革的动力。他们自己就是恢复高考这一社会变革的直接受益者。内心深处他们认同和支持改革。其次,他们在农村当过农民,在工厂做过工人,体会过基层生活的疾苦,知道基层民生处境的艰难。他们理解改善基层民众生活环境以及民主权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这些年来,改革也一直是中央高层的政策,而这批人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执行改革的种种政策。他们对于中国国情的认识,决定了他们的改革不会脱离中国实际。将来的官员也许会有更好的知识结构,而很多海外留学归来者,也都有了全球化的视野,这也许是中国将来改革的特色。”(魏群 郭芳 陶卫华 陈建芬 尹东华)

来源:《小康》

相关阅读:

改革将“后三届”推至幕前 成为经济改革的智库

解读中国“后三届”大学生:底层崛起的奋斗符号

悄然亮相政治舞台 “80后”首登中共最高会场

<< 前一页123456后一页 >>
   编辑: 郑伦班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