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军的态度使东北的中共军政领导人跃跃欲试。西满军区的李富春、黄克诚于3月10日是最先提出应控制四平一线,阻止国民党军队北进的主张的。其电报 称:“苏军突然北撤,国民党一时因情况不明,不敢冒进接收,我军应以一部兵力乘机控制长春路沿线城市,以阻止顽军北进,并吸引顽军于长春沿线,你们如同 意,我们即派队进占四平、昂昂溪。”
对此,周恩来明确表示异议,因为他好不容易才争取到让蒋介石承认在东北也有军事调处问题。而蒋的核心要求就是:“政府军有权占领任何必须重建中国主权之地区,特别是占领中苏条约提到的长春铁路线的两侧各三十公里地带”。 周恩来的想法是,中共中央已经批准2月25日签字的《关于军队整编及统编中共部队为国军之基本方案》。该方案规定在开始整编的头12个月里,政府在东北将 编为5个军,中共编为1个军;在后6个月统编后则将东北的6个军缩编为5个军,其中一个军内仍保持1个中共师,其他4个军则统编为政府军。 依照这个方案,中共抢占长春路及其沿线城市,并没有特别的意义。如能就蒋的条件达成协议,就等于使国民党方面承认了中共在东北的合法地位,届时依此向东北 派出执行小组,东北问题就可以放到谈判桌上按照整军方案去解决了。周表示:“照东北空气,定不赞成长春路及苏军撤退区归国方接收。如坚决不同意此两点,只 有准备破裂”。不仅停战小组去不了东北,而且很可能“会影响国内全局”。
毛泽东自1945年11月中旬苏方态度变化后,即因身体不适病休,由刘少奇主持中央工作,这时才又刚刚开始参加个别重要的会议。但东北问题关系重 大,注意到这一千载一时之机,毛泽东马上放弃休养,开始投入到处理东北问题的工作之中来了。他于13日与刘少奇合拟了给周恩来的电报,说明:东北同志“雄 心很大,不了解为什么要让出许多地方给国民党,东北全党全军都是这种心理”。在蒋介石不承认东北停战,拒绝与我们谈判东北问题及不承认我在东北地位时,他 们采取比较强硬的政策是好的。只有如此,才能逼蒋与我谈判,承认我在东北地位。如今国民党被迫承认我在东北地位,“你们现在可以承认在停战条件下,国军可 以接收沈阳至哈尔滨之长春路上各城市(路两旁不在内)。”“我们内心的盘子,长春路的主要部分(即沈阳至哈尔滨)及抚顺、鞍山、本溪、营口、辽阳等数地, 是要让给国民党的。”但“不可一般承认国军有权进驻全部长春路及苏军撤退区。因中东路大部、南满路南段应力争由我接管。至于两路以外之苏军驻扎区,大部已 交我接管,一部即将交我,其中除抚顺、本溪准备让出外,其余均不能让。如你们答应国民党有权接收苏军撤退区,则安东、通化、延吉、海龙、合江、佳木斯、黑 龙江、洮南、通辽、辽源等地及其他广大地区均到过苏军,而我决不能让,将来不好收口。我们并想以让出长春路主要部分及抚顺、本溪交换国方从热河撤兵。自 然,在东北保持我们这种地位,须要经过严重的外交斗争,以至军事斗争,我们要以一切力量去争取。”毛泽东这时的估计是:长春全路及东北全境大打内战,美蒋 均有顾虑,“不论他的兵力、士气与民心,也不论国际国内环境,都无在东北大打久打与反苏反共到底之可能”。
可以看出,直到这时,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仍旧相信,东北问题最终恐怕仍将要走和平解决之一途,自沈阳至哈尔滨及其整个长春铁路线,均要交国民党军控 制。因此,当东北局报告说苏军提出中共可夺取沈阳时,他们明白复电说明:“苏军退出沈阳后,我军不要去进攻沈阳城,我军进去在军事上必会陷于被动,在政治 上亦将处于极不利(地位)。不仅沈阳不必去占,即沈阳到哈尔滨沿途在苏军撤退时我们都不要去占领,让国军去接收。”
就在这时,东北局有电报说明苏军对中共中央行动迟缓、态度犹豫颇为不满,直言批评中共中央对美国人太客气了,更不应该同意让国民党开5个军到东北 来。东北局据此认为应争取哈尔滨和齐齐哈尔由中共驻兵,郑家屯以北之平齐线及吉奉线必须归我驻兵。以此为交换,中共“可以让出营口、鞍山、辽阳、四平、长 春、法库,及国民党现所占之地区”,“让出大郑线(大虎山经郑家屯到四平)”一线,并承认“长春路两侧卅华里内,我不驻兵”。抚顺为南北之连接点,最好能 争取国共均不驻兵。但必要时,亦可让出。如此,东北之主要矿区,以及近一半人口,均已交给国民党了,应该可以达成妥协。他们相信:以国民党现有兵力,在东 北大打,最终也只能占到这么多地盘。据此,他们坚持认为:“绝不能允许国党接收整个长春路与矿区。所谓长春路,包括大连至哈尔滨及绥芬河到满洲里,而矿区 则遍地皆是。……如国民党驻兵整个长春路及矿区,我不仅完全丧失优势,而存在亦将发生严重困难。”
苏军的意见及东北局的建议显然对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产生了极大的触动,就在他特意把东北局的建议批转给周恩来,要求后者以此为的盘子与国民党谈判后, 彭真突然又来电提出了更大胆的建议。他告诉中共中央称:苏军代表表示,凡苏军撤退之地,包括沈阳、四平街,我都可以放手大打,并希望我放手大打。为此他提 出:“在军事上可能的条件下,在国民党公开宣传东北军事调动在外,拒绝与我谈判,不承认我之地位的前提下,于苏军撤退时,可否在辰兄同情下,消灭四平以北 各大城市之顽军,并占领上述各大城市,逼使国民党与我谈判,必要时再让出一部给国民党以换得和平?”
东北局的这一提议,对于从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时就一心想在东北背靠苏蒙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毛泽东来说,显然更具诱惑力。中共中央在这一天,即16 日,终于改变了不想突破中苏条约和停战协定的束缚的想法,明确赞同了东北局的意见。显而易见,对于共产党人而言,整军方案并不是他们所期望的。中共中央仍 旧希望能够取得一块背靠苏联的巩固的根据地,故它建议:只应“承认政府军进驻沈阳至长春”,长春以北的整个北满,应为中共军队的驻扎地区。
在这一天给周恩来的电报中,中共中央甚至委婉地批评了周恩来太过顾虑政治上要能自圆其说的问题。称:这样提,“我在宣传上及外交上是很能讲得过去 的,不是不能自圆其说的。因彼在宣传上、外交上不承认我军任何地位,不解决东北任何政治问题,我自绝对不能再签订一个完全于彼方有利,完全于我方不利的条 约。事实上,如彼方不实行停战,沈阳以北之长春路,我亦须进驻,使他不能接收,以逼使彼方停战。如彼方必须规定政府军进驻地区,则必须同时规定我军驻扎地 区。”“如彼方不愿意如此作,则内战责任在彼方,不管彼方如何死硬,如何高压,甚至以全面破裂,大打内战相威胁,我们亦绝对不屈服。”
中共中央态度如此,周恩来也只能勉力执行。同一天,周在与张治中谈话中发现,张已同意将早先提出的执行小组任务中的丁戊两项加以修改,即把丁项改为 “政府接收东北主权,有权派兵进驻苏军现时撤退之地区,包括长春铁路线两侧各三十里在内”;戊项改为“凡现时中共部队驻在地区,政府军队如须进驻,应经过 商定行之”。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作者:
杨奎松
编辑:
刘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