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的假故事:毛泽东宴请因工作太忙迟到
2010年01月15日 09:28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钱学森从来没有“厌恶地吐了一口唾沫”之类的动作。钱学森出身“华丽家族”,受过高等教育,言谈举止非常文雅,哪有“吐了一口唾沫”之类的习惯?据炊事员回忆,即便是在大热天,钱学森在家中餐厅吃饭时,总是穿得整整齐齐,绝对不会穿背心、短裤出现在炊事员面前,以示对炊事员的尊重。

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说:“曾有一些文学作品甚至新闻报道中,写及钱学森为了工作,一边抽烟,一边苦思冥想。我想澄清一下,钱学森不抽烟,也不喝酒,这是他一生的坚持。”

我在访问钱学森秘书涂元季少将时,说起1956年2月回国不久的钱学森第一次与毛泽东见面的一帧合影,是在一起出席晚宴的场合。这张照片,引出了涂秘书的一段话,他说,有人曾经在文章中这么讲起这帧照片的来历:毛主席宴请钱学森,而钱学森来晚了,一见面就连声向毛主席道歉,因为他工作实在太忙。

涂秘书说,这简直是胡说八道,钱学森向来守时,凡是出席会议,总要提前几分钟到达,从不迟到,更何况是毛主席宴请,钱学森怎么可能迟到?!

其实,这张照片是在钱学森回国后三个多月拍摄的。那是在1956年2月1日,毛泽东宴请全国政协委员。钱学森收到了大会的请柬,上面写着他的席位在第37桌。到了宴会厅,钱学森在第37桌却找不到自己的名字牌。这时,工作人员领着他来到第一桌,在紧挨毛泽东座位的右面——第一贵宾的位置,写着钱学森的大名。这是怎么回事呢?后来才知道,毛泽东在审看宴会来宾名单时,用红铅笔把钱学森的名字从第37桌勾到了第一桌。那张照片,就是在宴会上拍摄的。钱学森回国才3个多月,就被毛泽东如此看重,表明新中国的领袖深知钱学森的不凡。半个月后,钱学森就向国务院郑重递交了《建立我国国防工业意见书》,最先为我国火箭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关键性的实施方案。

此外,一本书中描写钱学森出生是“双脚先落地。人们说这就叫‘踏莲而降’,将来能成大器”。且不说钱学森之子从未听父亲说及这样的事情,而且“双脚先落地”乃是难产,怎么可以说是“踏莲而降”?

写钱学森1935年赴美国留学时,“黄浦江码头,汽笛长鸣。钱学森之父钱均夫从衣袋掏出一张纸条,塞到儿子手里,说:‘这是父亲送给你的礼物。’”钱学森上船之后,打开纸条,上书:“人,生当有品:如哲、如仁、如义、如智、如忠、如悌、如教!吾儿此次西行,非其夙志,当青春然而归,灿烂然而返!”

从上海去美国怎么会是“西行”?何况那所谓的父亲的纸条本身就是编造的假故事。

又如,钱学森1947年从美国归来探亲,母亲已经过世。“父亲又慢慢地从枕下摸出了一页泛黄的小纸片,递到钱学森手里。钱学森打开小纸片,一眼就认出了母亲那娟秀的手迹,只见上面写道:‘窗外细雨飞,老妇命垂危。夫君煎药苦,盼子子不归。’”

这又是一个假故事,钱学森母亲的那首诗是作者编的。钱永刚教授说,从未听父亲说起,爷爷曾有那样的纸条,奶奶写过那样的诗。

这么多掺假的故事,需要认认真真进行考证、核对、辨伪,才能弄清楚。我真担心,再过若干年,假的变真,贻害无穷。

钱学森如此,其他许许多多名人传记中的假故事想必也很普遍。

真实是传记、报道的生命线。不要再为名人们造假、掺假了。

<< 上一页1234下一页 >>
1950年   人民日报   钱学森   感染力   中将   蒋英   拆检   故事   主帅   学生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叶永烈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