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总结中共在白区斗争的历史教训,提出一整套正确的白区斗争策略方针。1936年前后,刘少奇根据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写了《公开工作与秘密工作的区别及其联系》、《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等多篇文章,提出一整套策略方针。特别是1936年4月他写的《关于白区职工运动的提纲》,阐明了白区斗争中的公开工作和秘密工作、合法斗争和非法斗争、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等一系列重大关系。这是中共关于白区工作的第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文件,是指导白区斗争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中共白区工作的根本转变。随后,刘少奇还在1937年2、3月向中共中央写了《关于大革命历史教训的一个问题》、《关于过去白区工作》等4封长信,总结中共在白区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提出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对白区工作的指导“是一贯地犯了‘左’倾冒险主义与宗派主义的错误”。刘少奇的这一举动,是延安整风运动中全党总结历史经验、分清路线是非的先声。无论是提出白区斗争的一整套策略方针,还是全面总结白区工作历史经验,刘少奇都是中共党内的第一人。
三、开创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展华中抗日斗争新局面,重建新四军军部。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八路军三个师开往华北前线。此时华北地区在刘少奇领导下,中共组织已经普遍重建和恢复,党员人数大量增加。这样,两支队伍、两股力量汇合起来,迅速打开了华北抗日斗争的新局面。到1938年10月,八路军由原来的4.4万人增至15.6万人,在中共领导下建立起来的山西新军到1939年夏有50个团7万余人。
与此同时,刘少奇抓住由于日军侵占造成敌后政权真空的时机,委派干部出任专员、县长,并力主建立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权。敌后第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晋察冀边区政府,就是刘少奇不顾一些人的反对,于1937年11月16日指示聂荣臻筹备建立的。后来,八路军又陆续开辟了晋西南、晋东南、晋冀豫等党政军齐备的抗日根据地。各根据地的军事领导一般由八路军干部兼任,而担任党、政领导的,大多是北方局系统的干部。如果八路军开进华北后没有地方干部,政府工作、群众工作没有人做,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就不可能那么快、那么广,建立了也不可能巩固。
1938年11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确定党在敌后武装斗争的战略部署是巩固华北、发展华中,派刘少奇任中原局书记,执行发展华中的重任。刘少奇主政华中全面工作后,审时度势,力排众议,确定以开辟苏北为战略发展方向。在刘少奇领导下,华中各部队纷纷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壮大抗日武装力量,先后建立了豫皖苏、皖东、皖东北、苏北根据地,并先后在皖东、津浦路东半塔集打退国民党顽固派的进犯,取得反磨擦斗争的胜利。经刘少奇提议,中共中央调八路军黄克诚部从华北挥师南下。皖南新四军陈毅部也从苏南渡江北上。到1940年6月,在刘少奇的统一指挥下,八路军、新四军南北夹击,一举歼灭不断进攻新四军的顽固派韩德勤部主力12个团共1.1万余人。黄桥决战的胜利,使苏北陇海铁路以南、长江以北、大运河以东直到黄海边的广大地区,都已被共产党控制。中共中央确定的开辟苏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胜利实现。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针对国民党反动派消灭新四军的图谋,刘少奇于1月17、18日两次向中共中央提议,重新“在苏北成立新四军军部,并以陈代军长”。中央同意刘少奇的提议。1月20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正式向全国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不久,中共中央又发出党内通知,任命刘少奇为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书记。新四军军部重建后,以崭新的面貌纵横驰骋在华中苏、皖、鲁、鄂、豫5省的抗日战场。全军总人数当年即由9万人发展到13.5万人,成为继八路军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支劲旅。
四、在中共七大上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毛泽东思想,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43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由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组成新的中央书记处,推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书记处主席;刘少奇任军委副主席。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第一次担任中共中央的主席,刘少奇第一次担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这次会议实际上组成了以毛泽东为第一把手、刘少奇为第二把手的新的领导格局,标志着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初步形成。
中国革命发展,迫切需要有一个中国化的革命理论作指导。刘少奇自觉地担当起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指导思想的重任,为此作了巨大努力。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黄峥
编辑:
蔡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