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小时的会见结束了,李玉琴连夜返回长春,一路上心情并不愉快,两条腿相当沉重,鼻子发酸,总想流泪。千里迢迢来看丈夫,并没有想过再当什么“贵人”,只盼有一天能够团圆,过上“男耕女织、生儿育女”的人间生活。不料费挺大劲儿来一趟,呆不一会儿又得分开,这到底为了啥呀?一些好心的同志早就劝她离婚,划清界限,可她却忘不了过去的感情,现在溥仪被关押着,更不能在这困难时刻离开他。内心矛盾重重,在长春下火车后跌跌撞撞往家走,差点儿摔在一位骑自行车人的身上,真像喝醉了酒。回到家里就想大哭一场,可她强忍着。分别时溥仪嘱咐到家后别忘了写信,于是她寄出了这封报告旅途平安的信:
亲爱的溥仪:
虽然在很短的时间里看见了你,可是我很高兴。看见你的身体和精神都很好……进行学习,重新作人,这能不使我高兴吗?
在这10年的岁月中,当然,生活琐事是很多的,一个人的思想是随着客观环境逐渐变化的。不过我想,虽然生活不安定,长时间不通信,互不了解情况,可是从我们夫妻感情来说,始终是互相惦念的,而我总觉得一定能有见面的时候……祝你
勇猛进步!
你的玉琴 1955年7月24日
溥仪收到此信的高兴心情是可以想见的,“称呼”还是使他陶醉的称呼,语气仍然那么亲切!溥仪当即握管作复。李玉琴在8月初接到溥仪的信后很快又于8月11日发出回信。在溥仪当时看来,这封信“竟表达了一种类似初恋的心情”:
亲爱的溥仪:以前我把一切希望寄托在佛身上,每天跪在佛前念两三个小时佛,以为念佛,天下就没有灾害了;佛更能把你送到我面前来。结果一场空。静兰就是为佛死了,可是佛却不管她的孩子了……
溥仪当时太激动了,他可能完全没有看出,这封信所透露的潜在的危机。在这位年轻的前“贵人”的心灵深处,神佛的偶像垮台了,接踵而至的是对旧观念、旧传统……一个一个地发生动摇!她在信中表示了对历史的怨恨之情。她所向往的是“重新建立新社会的幸福家庭”。
李玉琴当时的处境很尴尬,一个出嫁了的女人,丈夫被关押着,自己长期住娘家,还没有正式工作,只靠临时找点儿活干,那会是什么心情可想而知,快点找个正式工作,经常到抚顺看看溥仪,这就是她当时的两桩最大的心愿。那时两人通信频繁,溥仪是当天收到来信,第二天就回信,李玉琴每天要干活儿,必须忙里偷闲,不过三五日、七八天总要寄出复信的,有时还寄笔记本、寄钢笔,她还是惦记着丈夫,期待着与溥仪重建家庭的一天。
据李福生回忆,溥仪对妻子寄来的那些普通学习用品非常喜欢,精心加以保存,舍不得轻易拿出来使用,就像年轻小伙子收到心爱姑娘的定情物一样,时而偷偷拿出来看看,又轻轻放回原处。
1955年秋天,李玉琴再赴抚顺探亲。路费是挂牌行医的针炙大夫林永泉资助的,他早年曾给溥仪当侍医,颇受宠信,常常得到赏赐。新中国成立后就在李玉琴家附近开设私人诊所,听说“上边”关押在抚顺,很支持她前去探视。
这次见面谈得很多,当时李玉琴才二十六七岁,是女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候。溥仪总是盯住她看,露出很喜欢的样子,有时也会冒出几句情意缠绵的话来。可是他对妻子的个人境遇并不怎么关心。既不了解失业给她造成的痛苦,更不了解“皇娘”二字带来的压力。当妻子讲述这些时,溥仪只是奇怪地反问:“是吗?”好像一点儿也不懂得外边的事情,但说起北京的亲属却津津乐道。他总说谁谁给他写信来了,谁谁挺好。这回也不直呼名字了,也叫某某叔叔、某某弟弟、某某妹妹了,怪亲切的。李玉琴心想:人家究竟是皇族一家子,自己算什么呢?一个汉族穷孩子和他们到底不是一回事!这些自然在她心灵深处蒙上一层阴影。
回到长春以后又陷入失业的痛苦之中,李玉琴不愿闲在家里吃白饭,便托人上毛织厂找点缝活儿干,却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思之再三,她决定回北京去,上一个女人天经地义应该奔的婆家去。1953年她从北京出来,是因为溥仪没有消息,她必须跳出溥修那个封建专制的家庭。现在,溥仪有下落了,其亲属都在北京,总会有她的落脚之处吧?只要能住下,再找找工作看。到了北京先上五妹韫馨家,那时她也与多年失掉联系的丈夫万嘉熙恢复了通信,所以非常高兴,四个孩子全都利手了,两个大的上了高中,学习很用功,一家人欢欢乐乐。五妹以礼待人,把李玉琴留在家里住下,使她感到温暖。但她并未能找到可以安身立命的工作,还是一起患过难的毓嵂给她想办法,凑足返程路费。回到长春仍是经常给溥仪写信,鼓励丈夫好好改造,早日出狱。虽然很少谈到自己的困难,但已经逐渐产生了对丈夫的怨忿之情,因为他既不能帮助解决妻子的失业问题,又不愿写信让北京的亲属向困境中的妻子伸出援手,似乎他还不大懂得关心妻子。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王庆祥
编辑:
刘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