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大姐乐于助人,对工作人员慷慨大方
[主持人]:非常难忘的经历。我读了您的这本《西花厅岁月》,同时这本书还将在我们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连载,书中提到总理特别喜欢待客,不管是谈工作还是开会,赶上吃饭时候总理总会热情地挽留。但总理却从不理财,饭费从他的工资里出,他也不知道一个月花多少剩多少。有一次,周总理又留客人吃饭,照例还说他请客。邓大姐听了就在旁边开玩笑说:“怎么老说是你请客,你一个月有多少钱啊?你们是在吃我的,别以为是吃你的,不信分开算算。”后来,从1964年起周总理和邓大姐的工资开始分开支配,果然周总理的工资扣掉房钱、水电等开销后一个月就所剩无几了。这一这一算,从那以后总理虽然还是总请客,但再留人吃饭总是特别声明:“今天是邓大姐请你们吃饭的,”据您所知,总理和邓大姐每月的收入有多少?大概是怎么支配的。
[赵炜]:他们两人的工资应该是算高工资。加起来有700多块钱,但是因为他们无儿无女,所以他们的钱用不完。一部分是他们自己的生活消费,一部分补助他们亲属,再一部分就是给办公室的同志,包括给我们站岗的战士,比如谁家有什么丧事、喜事,或者受灾。比如河北邢台地震的时候,凡是在我们西花厅的和部队站岗的战士,他们都给钱。我记得那时候一次就给30块钱,当时我们才拿多少钱?他们钱都用在这上面。
[主持人]:总理那时候拿多少钱?
[赵炜]:总理拿400多,大姐拿300多。
[主持人]:邓大姐当时拿的是六级工资。
[赵炜]:对,因为是总理给压了一级。总理从来都是压大姐的。他无论是工资上,还是工作安排上,还是当领导,总理一直在压邓大姐。 邓颖超:恩来同志知道的事情,我不一定知道。
[主持人]:他们有限的工资,自己无儿无女,就都花在其他工作,包括帮助一些困难的同志身上。您长期在总理身边工作,总理经常对工作人员常说要保密,不要对任何人讲,比如1964年的时候,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这一天正好赶上您值班,您能回忆起当时的一些情景吗?
[赵炜]: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时候,我们办公室基本已经忙了好长时间,但是像这种事情,任何人都不许说,比如邓大姐都不知道。他和搞原子弹的工程人讲,邓大姐是中央委员,是我的妻子,但是她都不知道。确实我们谁都不能说,因为我值班那天,正好总理看新闻稿,这新闻稿,就是发射成功以后,一定要在新华社发表,外交部往外发,所以那天我值班,总理看完那个新闻稿以后,让我赶快到新华社送给朱穆之,当时他是新华社社长。我赶到他家的时候,他正好中午吃饭,他看完稿子,我拿着稿子赶快送到外交部值班室,准备往国外大使馆发,在没有见报之前,我们任何人都不许讲,万一要是不成功怎么办?所以当一成功了,新闻一发表,总理也高兴,我们也高兴,这时候邓大姐才知道。他们保密,很严格,总理不会跟邓大姐说,但是要求我们也必须保密。有的时候,总理在文化大革命交待我的任务,比如有的同志关起来了,可是因为他没有什么问题,身体不好,保外到医院治病,总理派我去看,总理交待,你去看了谁?跟谁也不要说,跟你的老伴也不要讲。所以值班室的人也不会问我,我就说我出去了,总理交待我事,就走了。
[主持人]:总理去世以后,很多人和邓大姐回忆当年的往事,很多事情邓大姐本人都不太知道这些事情。
[赵炜]:有人见了邓大姐以后,比如你经过的时候,拿来和邓大姐问,大姐说,我不知道,他们都很奇怪,说大姐你怎么不知道。后来邓大姐说,你们不要以为,恩来同志知道的事情我都知道,因为他是最高领导人,我是中央委员,我是全国妇联副主席,有些事情不该我知道我不知道,不应该我问的我不问。我在他们身边几十年就是这样。包括总理交待我的任务,不让我跟谁说,都不能说。
[主持人]:不仅是工作的要求,也是他们长期的革命工作形成的习惯。您书上说到一个细节,总理每次回家都习惯先在门前咳嗽两声,是在以前形成的习惯?
[赵炜]:是,因为周总理、邓大姐在解放前,长征以前,在上海搞地下党,总理是领导人,邓大姐也在那工作。等到长征以后,他们后来又到重庆,也是在那种“白色恐怖”下工作,所以他们几十年养成这样的习惯,就是一个信号。因为在上海,窗台要摆一个什么东西,这个东西要在,说明没有问题,或者这个东西在就有问题了,平常一咳嗽,就知道总理回来了。像我们也知道,总理回来了。有时候值班,一听车子响了,一听总理咳嗽就知道了,该干嘛就干嘛,有事就请示,这是他们多年的习惯。
相关阅读: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作者:
赵炜 泠风
编辑:
梁昌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