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部“太原五百完人”神话真相披露
2009年08月20日 10:13书摘 】 【打印共有评论0

也是在阎锡山飞赴奉化的同一天,毛泽东致电太原前线的解放军首长,仍然希望会出现和平解放的转机。他决定推迟总攻的时间,并说:“那时,如能签订和平协定,则太原即可用和平方法解决;如和谈破裂或签订后反悔不执行,则用战斗方法解决,对我亦无多大损失。”后来只是因为所有的努力皆告失败,前线首长电告军委报告说,被俘阎军的赵承绶等与太原城内联络,对方毫无诚意,也没有任何回音,甚至封锁也更加严密了,于是才提出提前攻击的请求。对此毛泽东回答说:“你们觉得何时发起打太原为有利,即可动手打太原,不受任何约束。”这也就是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已对阎锡山和太原方面的态度绝望了,当时阎锡山已经明确表示:“活着不与共产党谈判,死后也不见共产党人的面。”

阎锡山终于也没有重新回到太原。后来李敖拿“太原五百完人”的故事调侃阎氏:“别人死在太原,他却活到了台湾,和所有国民党逃到台湾的人一样,‘未克与父老同其始终’,一个个都是贪生之辈了。最有趣的,是阎锡山说他自己在太原围城时‘衔命在都,商承大计’,因在南京开会,所以未能赴难。但是,阎锡山死的时候,阎夫人徐竹青、阎公子阎志敏、阎志惠及大批家属,均在台湾,这又是怎么回事?难道他们也来南京开会吗?可见阎锡山全家开小差早就妥为之矣!”

关于阎锡山为什么没有回到太原的原因,迄今也有着不同的说法。其中一个说法是太原外围的东山争夺战结束之后,解放军的炮火已经能够控制到太原的各个机场,国民党的飞机无法降落,空投时也不敢低空飞行了。据当时留在太原的日本军官城野宏回忆:阎锡山曾在4月初飞回太原并在上空盘旋了一小时,但因为炮火封锁无法着陆而返回。又据《阎锡山离晋去台始末》一文记载:当时各航空公司均不愿冒着炮火在太原着陆,时年65岁的阎锡山于是提出用降落伞把他空降到太原。不久,太原拍来电报说机场已全部被毁,飞机无法降落,阎锡山这才放弃了重回太原的计划。阎锡山后来在给太原的回电中说:因事被阻,不能与大家共同保卫太原,这是此生最大的遗憾。有意思的是,据城野宏的记述,当时毛泽东和中共方面曾经考虑留给阎锡山一条出路,即当时指示前线部队:阎锡山在南京期间不要夺取太原飞机场,阎若回太原还有和平解决的希望;若阎不在太原,负责留守的孙楚等人恐怕直到最后也不会投降,那只有增加牺牲。

后来总攻发动后,据说当时远在上海对太原加以遥控的阎锡山最终动了恻隐之心,他向太原守军下达了投降的指示。不过,迄今关于这封下令“投降”的电报也有各种解释:一、阎锡山在4月23日中午拍来的电报指示太原“五人小组”:“太原守城事,如果军事没有把握,可以政治解决。”这也就是说可以当机立断停止反抗。据说这封电报是由阎的亲信梁化之亲自译的。然而到了翌日上午9时许梁化之自杀之后,这封电报才由梁化之副官的妻子赵佩兰发现并交给吴绍之,吴绍之为此慨叹道:“就因拖延了这么几个钟头,竟把和平解放变成了投降。”二、阎锡山在4月23日午夜以留沪基干会的名义发来电报:“万一不能支持,可降;唯靖国、化之两人生命难保。”据说太原高干们在传阅了这封电报后竟无人表示意见,梁化之看后则面色惨白,两手冰冷。于是薄毓相握住他的手说:“你太累了,休息一会吧”,梁化之惨笑无语。那么,这封电报的实质意义也就是说太原的守或降,主要取决于梁化之与王靖国二人,二人既然不免一死,他们还会“投降”?难怪孙楚私下说:“老汉(即阎氏)表面说是可以投降,但其实还是想让我们死守到底。”

太原的“战”与“和”

阎锡山离开太原后,将军政大权交给由梁化之、王靖国、孙楚、赵世铃、吴绍之组成的“五人小组”,而实权则集中在前三人手中。其中王靖国与孙楚执掌兵权,梁化之负责与阎锡山联系,所有请示报告与阎锡山的机密指示都必须先通过梁化之之手。4月25日,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同意宣布梁化之、孙楚、王靖国、戴炳南四人为战犯而予以缉拿。正是这几个人的态度决定了太原的宁战不和。

这三个人,梁、王都是阎锡山的五台(今属定襄县)老乡。此前阎锡山为了巩固他在山西的统治,从1938年12月起先后建立了政卫处、特警处和谍训处等特工组织,其中太原绥靖公署特种警宪指挥处是阎锡山特工系统中最庞大的一个组织,其主要首脑人物就是梁化之。梁化之是阎锡山的姨表侄,因为这层特殊的姻亲关系,他在山西大学毕业不久就开始担任阎锡山的机要秘书。此后他在阎锡山干部中担任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迎请薄一波等回山西开展抗战等,他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后来阎锡山离开太原,就正式任命梁化之代理山西省政府主席的要职。由于这层关系,即梁化之完全是以阎氏的意见为圣旨的,所以在没有阎锡山的太原,他就是无形的阎锡山。于是在“五人小组”中,梁化之是最顽固、也是对阎锡山最为愚忠的一个。当时孙楚、吴绍之等许多阎锡山政权中的高级军政人员,之所以不敢表达灵活解决太原战事的意见,很大程度上是畏惧于梁化之的淫威,甚至太原第二号人物王靖国也惧怕他三分。当被俘的阎军将领赵承绶想进太原城劝降时,王靖国在拒绝投降的同时也劝说赵承绶不要进城,以免被梁化之杀害。

王靖国曾在保定军官学校学习,他与傅作义、李生达等有“十三太保”之称,都是晋军的“基干”。而王以其才干和忠心尤其受到了阎锡山的器重,以至于蒋介石在庐山成立军官训练团时也对他青睐有加。晋中战役后,阎锡山将部队整编为两个兵团,孙楚担任第十五兵团司令,王靖国担任第十兵团司令兼太原守备司令。1949年3月,王靖国在北平上学的女儿王瑞书受共产党派遣,带着徐向前的亲笔信通过两军前沿阵地回到太原,劝说父亲王靖国走傅作义的道路,和平解放太原。如果说傅冬菊说服傅作义,使父亲为历史留下了浓墨的一笔,王瑞书却没有这样的运气了。当时王靖国对女儿说:“太原已成为一座孤城,外无救援,实难确保,但我是军人,军人以服从为天职。如果阎有命令叫我投降,我就投降,阎没有命令,我只有战斗到底。傅作义够个俊杰,但我不那样做。你可革你的命,我要尽我的忠。”王靖国还把女儿回来的事报告给了阎锡山。阎锡山飞往南京时,曾嘱王靖国将其女由阎锡山携往南京转送台湾,但王瑞书还是设法回到了北平。

就这样,由于部下的效忠,太原在没有阎锡山的情况下仍然不时有一个阎锡山的幽魂在游荡,这也决定了古城太原的命运。1949年4 月24日,解放军对太原发起了总攻。在隆隆的炮声中,梁化之彻底绝望了,他与阎锡山的五妹子阎慧卿在太原绥靖公署的地下室里服毒自尽,死前命令卫士将他们的尸体浇上汽油焚尸灭迹。后来两人残骸被葬于东门外。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散木   编辑: 梁昌军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