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永巷 揭秘中国最早专门收监女囚犯的监狱
2009年09月10日 10:52《文史天地》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标签: [汉朝]

蚕室处罚宫刑囚犯的监狱

蚕室,本意是养蚕的地方,但为什么把这样悠闲之地与可怕的监狱联系在一起呢?因为原本蚕室怕风,受了宫刑的人也怕风,也需要像蚕室一样避风取暖,故把蚕室演义为监狱。

在汉代,设有蚕室署,负责处理宫刑囚犯的管理。受到宫刑的罪犯,即“丈夫割其势、女子闭子宫”。这种刑罚在汉之前已有,但设置部门进行管理,并单独对此类囚犯进行处罚关押,还尚属首次。

从刑罚的角度上来看,宫刑是仅次于死刑的一种刑罚,但从肉体上和精神上来说将是一种莫大的摧残和耻辱。很多此类囚犯宁愿接受死刑,也不接受宫刑,但有些囚犯为了事业、前途或者家庭,也会被迫接受。

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因为败将李陵进言而激怒武帝,将其逮捕,判为死刑。若按当时法律,钱可折罪,可以免去司马迁死刑或接受宫刑,但司马迁没钱,好在“皇恩浩荡”,司马迁没钱也未受到死刑,而是改判为“宫刑”。就这样,为了《史记》,司马迁还是忍辱负重,在蚕室完成了令人称颂的鸿篇巨作《史记》。

居室北军关押将军及侍卫人员的监狱

居室,汉代署名少府,设狱。主要关押部队将领,以及与之有关的人员。汉武帝时,灌夫将军因得罪丞相田蚧而囚于居室。

北军是汉代守卫京城的工兵,主要负责长乐宫的警卫。由于守候任务繁重,且地理位置重要,故在军内设狱,称之“北军狱”,关押有罪的军人或在上书中有忤逆皇上的官员,“军交公车、人满北军”。司马迁的外孙杨恽,曾任平通侯,迁中郎将,平日为人率直,很有文才,但也有几分骄奢,且爱有意找他人过错,甚至陷害。于是,满朝上下,对之很是厌恶,告发之声屡屡不断,后判关押北军狱,按罪当斩,但皇上念其才华,免去了他的官职。贬为平民百姓。

失去官爵的杨恽理应洁身自好,但他凭着自家产业和政界的关系网,不断地会宾客,捞钱财,炫耀自己。于是,有人告他无悔过之意,并造成了天上的日食。皇上听后,非常恼怒,下令将杨恽再次关入北军狱。后在抄家时,又发现杨恽给他人的书信,有大不敬之意。随之,皇上下令斩首。其他与杨恽较好的官员一律免官治罪。

虎穴地牢惩治地痞无赖的地方监狱

虎穴,是地牢的一种,筑于地下,也就是在地下挖个洞穴,方深多数丈,在出口处有一石板覆盖,洞口有人看守。洞内通风能力和生活条件极差。因其形像虎口,故名“虎穴”,属于长安县的一个地方监狱,也称“长安狱”。凡在虎穴接受惩罚的罪犯大都是“站着进来,躺着出去”。社会人士对“虎牢”也是谈之变色,近之腿软。

汉成帝永始、元廷年间,皇上不理朝政,长安城内狼烟四起,打家劫舍,十分沉沦,犯罪者屡禁不绝,且胆大妄为,一些亡命之徒把杀官吏当作儿戏。他们备有红色、黑色、白色三种弹丸,让人伸手去摸。摸着红色的,去杀武官;摸着黑色的去杀文官;摸着白色的,如果杀手反被官吏杀了,就去主持丧事。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不得不将尹赏调到京城任职。尹赏一上任就修筑了一座地牢,取名“虎穴”。然后根据群众举报,将那些有劣迹、没户籍、穿奇装异服、持刀携凶器之徒,全部捕捉下狱。尹赏亲自一一过堂,除个别无罪释放外,大部分犯罪者被囚禁虎穴内。由于人多拥挤,通风条件差,大多数囚犯都闷死于牢内。这件事在当时震撼很大,治安状况立即明显好转。

在汉代,地牢多为地方监狱,由个别郡县设置,主要是为了惩罚那些流氓、无赖,杀人放火,拦路抢劫,恶贯满盈的囚犯。地牢关押条件简陋,但囚犯难以逃脱。由于牢内黑暗,通风不畅,空气污浊,押犯拥挤,生活不保,很多囚犯性命难保。因此,所有犯罪者都对地牢不寒而栗,唯恐落入。

本文摘自:《文史天地》杂志2009年第7期  作者:董沁生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