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赶不上我
“我1967年画的素描,现在拿来看,就是大师的苗子!”尔宝瑞自信地说。
安徽开始武斗,尔宝瑞的大姐、大姐夫带着年幼的女儿流离失所,辗转来天津避难。一路上,伴随他们的是枪声。到了天津,大人依然惊魂未定,小女儿却在外婆家安然入睡了。
头发蓬松,蜷曲的身体,被子的皱折……尔宝瑞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了,他拿起画笔,快速地画起来。小女孩一翻身,整个景象全变了。但是,尔宝瑞扎实的功底派上了用场,明暗起伏,疏密节奏,他通过光影一一表现出来。
尔宝瑞想,将来把这幅画送给德国门采尔博物馆。“我敢说,(这幅素描)比毕加索画的好。他17岁已经在巴黎艺术界里混了,说实话,论素描,他赶不上我!”
1969年,冬闲,知青们都回家了,尔宝瑞打消了回家过年的念头,父亲因为严重的历史问题被关进牛棚,每月只有20元工资,家里相当困难。此前一年,他逃票回家,在火车上东躲西藏,最终还是被抓住,所以就不再冒险了。
大山屯距离县城远,许多农民一辈子没有照过相,冬闲期间,尔宝瑞就挨家挨户去给乡亲们画像,在谁家画像,谁家就热情地留下他吃饭。有的村民拿出5块钱给尔宝瑞,但是他“一看就脸红心跳”不敢接,因为自己一个月的生活费才9块多钱。
家里滴水成冰,尔宝瑞天天和衣而卧。村里杨姓会计见状,邀请他到自己家住。杨会计白天上班,尔宝瑞就帮助他喂猪。
在一户农民家,尔宝瑞把老太太的像画在一边,另一边画上去世老头的像,这家人爱不释手,买了镜框把画挂在墙壁上。
尔宝瑞说,这个期间,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使他的画技大幅度提高。因为画农民时,他们一会儿唠嗑,一会儿抽烟,还和别人逗着玩,又没法要求“你给我老实呆一会”,全靠“抓拍”。
几年间,尔宝瑞为乡亲们画了上万张传神之作。
“哎呀,这不和从脸上扒下来的一样吗!”乡亲们用最质朴的语言夸奖尔宝瑞的画。
一不留神成了大师
角干公社干部抽调尔宝瑞到公社搞宣传工作,但是生产队不干了,因为他的工分由生产队出。好在通辽县委宣传部一位干部欣赏尔宝瑞的画,把他抽调到县里工作。
鲁迅美术学院和天津美术学院招生,但是均因为有人中间作梗,尔宝瑞未能被录取,他至今耿耿于怀。在哲里木盟群艺馆工作期间,派系争斗激烈,一派认为他是另一派的人,没少给他穿小鞋。
不过,尔宝瑞也品尝到了创作的快乐,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吉林省和全国美展。
草原上沸腾了,红旗迎风招展,锣鼓喧天,人们在欢天喜地迎接远处奔驰来的马队,为首骑手高举着华主席的像……尔宝瑞突击创作的这幅遵命之作《草原牧民心向华主席》,在1977年全国美展上被选为重点作品。
1978年,尔宝瑞考入东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学习油画,毕业后到吉林艺术学院任教。1991年,尔宝瑞回到了家乡,在天津美术学院任教。
57岁的尔宝瑞对第二故乡念念不忘:“感谢下乡时给过我帮助、温暖,给过我启示和教诲的人!”
1992年,河北省清东陵文物处为了开发旅游业,想做一系列清代人物蜡像,他们找到了尔宝瑞。
“我当时不会,说句实在话,我还不会(做蜡像)!”但是尔宝瑞答应了,“因为我觉着(做蜡像)最重要的是造型的功底,是艺术的全面修养,而且我在人物画方面有功力!”
在做慈禧蜡像时,因为现存的照片有些模糊,尔宝瑞有些犯愁:她的眼皮多厚?皮肤纹路是怎样的走向?鱼尾纹深浅?皮肤光泽程度?汗毛孔粗细?
尔宝瑞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在生活中找到依据!”
一天,尔宝瑞发现一位老太太特别像老照片里的慈禧,他仔细端详起人家的脸部轮廓、皱纹走向,甚至不放过老年斑的分布。老太太见有人目不转睛地看自己很不高兴,当她听说是为了塑慈禧蜡像更生气了,拂袖而去。
“人物是我最喜爱的题材,我能把人物做到惟妙惟肖。摸索着研究蜡像后,我发现自己能做到世界最高水平!”尔宝瑞说。
尔宝瑞做的蜡像不仅惟妙惟肖,而且皱纹、毛孔等细节十分逼真。等他做完了才知道,蜡像虽然起源于英法等欧洲国家,但是那些艺术家是不做这些细节的,他的艺术水平一下超越了欧洲同行,甚至是他们无法企及的。
欧洲艺术家看了尔宝瑞的作品,称他是“中国可以为之骄傲的艺术家!”
1996年初,尔宝瑞应邀为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做蜡像。当年7月8日是金日成逝世两周年纪念日,中国要将蜡像作为厚礼赠送给朝鲜。
金日成蜡像交接仪式是在中国革命博物馆举行的,一批批朝鲜在华人员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含泪向金日成蜡像敬献鲜花。
尔宝瑞跟随专列,护送金日成蜡像到朝鲜。
专列到达朝鲜境内第一站停下了,当地党政军干部上车瞻仰领袖蜡像,敬献鲜花。每到一站,这样的景象就会重复着,许多人失声痛哭。
“感谢中国的同志们,把我们的领袖活生生地送到我们面前,这足以证明朝中两国人民用鲜血铸成的友谊万古长青!”朝鲜人民表达着自己深深的谢意。
妙香山,金正日国际友谊馆。在苍松翠柏背景下,在开满鲜花的坡地上,金日成微笑着目视着前方……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刘延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