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龙套十年成影帝
刚到全总文工团的时候葛优根本不知道怎么叫演戏,他说:“那是个把那层窗户纸捅破的阶段。”他的老师这样说:你在台上,从这个台口,走到那个台口,可能连路都不会走。葛优先后在《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路上雨蒙蒙》等话剧中跑龙套,当然根本谈不上演电影。在演出、练功之余,葛优还经常打球、下围棋。
葛优的母亲却心急如焚,她一度认为葛优没有什么表演天赋,甚至希望葛优离开全总文工团。因为当时可以在北京电影制片厂顶职,当然顶的不是演员,而是摄影或者别的什么。去北影顶职可以有全民单位的铁饭碗,在当时也是个令人羡慕的职业。但葛优依旧在全总文工团跑龙套,而且不停地跑着。
葛优最早接触电影是1981年,之后的六年时间里,他连续参加四部电影的演出,基本上没有任何反响,他至今连片名都不愿意提。有点印象的是《盛夏和她的未婚夫》。平时都是几个演员一起表演,有一天突然要葛优单独表演。在一个房间里,镜头单独对着葛优,他感到了与平时不一样的冲击力。
1988年,著名导演米加山准备拍摄王朔的《顽主》,米加山起初安排葛优继续跑龙套——担任其中的小配角。主角杨重准备由一位英俊的青年演员来演,但在试镜过程中米加山对葛优青睐有加,于是请葛优担任了剧中的主角。葛优的外形与表演都符合王朔笔下那种“冷面热心”幽默成性的小人物。葛优也因此获得了当年金鸡奖最佳男演员奖提名,变得小有名气。一次,葛优骑自行车走在礼士路附近,有人喊“杨重”,葛优马上答应了,而且回过头去看,却看不到叫他的人。还有一次,在餐厅吃饭,葛优就坐在那里,另外一桌的几个人老是朝他那边看,葛优特意多坐一会儿,让人多看几眼。这两次,葛优感到特别满足,觉得有人认可了。
1989年,滕文骥拍《黄河谣》,请葛优扮演土匪头子黑骨头。对这个年轻时无端作恶、垂暮之年却向一生的仇人表示和解的土匪,葛优演起来有声有色,令观众跳出“好人”、“坏人”的定势,接受了黑骨头这个人物。有趣的是,当时葛优根本不会骑马,就让他骑毛驴代替,导演打趣道:“如果连毛驴都不会骑,那就骑自行车得了。”葛优从来没有演过土匪,但造型很不错,“带子头”—顶上无发,整个头只有一圈头发。
《黄河谣》使葛优获得了有生以来第一个影视奖项—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尽管与“金鸡”、“百花”相比,这个奖影响不大,但使葛优捅破了一层窗户纸,是葛优得奖之路的一个重要开端。接下来,国内国外大大小小的奖项都往葛优的光头砸过去。
葛优认为1992年到1994年,是他最辉煌的一段时间,而《活着》拿了国际大奖之后,他就感觉到有问题,背了几年的包袱,一直似乎不在状态中。直至1998年,葛优与著名导演冯小刚合作,开始了“贺岁片之旅”。真可谓“铁打的葛优流水的女主角”,葛优先后与刘蓓、徐帆、吴倩莲、关之琳等女主角合作,成功出演了《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大腕》等贺岁片,使中国影坛刮起了一阵“贺岁片旋风”。每到年终,观众已经习惯了看葛优的光脑袋。
葛优说:“贺岁片就是年底给大家一个乐。我最喜欢的是《甲方乙方》,因为它特别具备贺岁片的特点,轻松,情节不是连贯的。剧中的‘好梦一日游’公司,要帮人去实现梦想,我扮演了很多角色,觉得挺过瘾。在贺岁片中我最不喜欢的是《没完没了》,但有人说《没完没了》是贺岁片中最好的一部,我现在都不明白。现在拍的《大腕》,我还觉得都不如《不见不散》。”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给葛优印象最深的,并不一定是获奖或者某一次成功。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刘延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