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塔里木进军
195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成立农垦部,任命王震为农垦部部长。
农垦部成立以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作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垦区,在王震部长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继续大踏步前进,得到迅猛发展。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前,兵团的总人数从成立时的175万人,增加到1485万人,净增人口131万;耕地面积从成立时的115万亩增加到1212万亩,净增1097万亩;粮食总产也从1亿公斤增加到7亿公斤。
担任农垦部长以后,王震虽然身在北京,却一直关心兵团的发展。“文革”以前,他先后6次来到新疆,视察兵团的各项工作。其中,他曾经四进塔里木,三下准噶尔,在地处大漠戈壁的农一师、农二师、塔里木农垦大学等等几十个农牧团场、工矿企业和大学,处处留下了他的足迹。“文革”结束以后,王震又多次来到新疆,对于恢复兵团体制,促进兵团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开发塔里木是王震的一个夙愿。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被天山和昆仑山环抱。历史上繁荣一时的“丝绸之路”即由此通过。盆地中央著名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是世界上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的维吾尔语意为“进去出不来的”的“死亡之海”)。其间荒漠千里,渺无人烟。全年少雨多晴日,平均降雨量45毫米,蒸发量达2250毫米。每年春秋两季,风沙肆虐,黄尘弥漫。但是,这里有大片肥沃的荒原可以开发,有横穿全境的亚洲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和东部的孔雀河可以提供充足的水源。早在1949年进疆之前,王震就对这片神秘而诱人的土地作过了解,并曾多次向其他人介绍说:“塔里木有两个英国之大,有三个陕西之阔,比当年垦荒的南泥湾要大几百倍……”进疆之后,1950年初,王震即着手了解有关塔里木的自然环境、土壤结构、植物生长、水利资源等情况,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同时,他派出了工程队,对位于塔里木边缘的阿克苏地区进行了全面勘察。他决心在这条已经荒置百年的“古丝绸之路”上开办农场,建一条通往内地的绿色走廊,让“古丝绸之路”重放光彩。
1957年国庆节期间,王震召集兵团农一师的领导赴京,汇报对塔里木的勘察规划,并亲自主持召开农垦部党组会议,审查开发塔里木的规划蓝图。最后,以农垦部的名义,作出了“关于开发塔里木,向沙漠进军”的决定,由此拉开了声势浩大的开发塔里木的序幕。
从1958年开始,兵团在王震的领导和支持下,农一师在塔里木上游,农二师在塔里木下游,共组织了2万屯垦大军开进塔里木,打响了战斗。至1960年,农一师和农二师在万古荒原的塔里木盆地及沙漠边缘,开荒造田126万亩,在塔里木河两岸共建成17个大型的现代化国营农场,形成了上下游哑铃形两个垦区。这一年3月,王震参加了在阿拉尔召开的向荒漠进军的万人誓师大会。阿拉尔是横渡塔里木河的门户,也是进军塔里木深处的大本营。王震在大会上说:“农一师有来自井冈山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有抗日战争时期的老八路,有打过蒋介石的解放军……你们在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下,参加生产建设,来到塔里木大沙漠,修了水渠,建了学校,你们已经创造了胜利的开端。相信你们会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几年苦战,将塔里木几千万亩、成亿亩的土地开发出来,将这里变成我们祖国最大的机械化、电气化的粮棉基地。”接着,王震对林海清、刘克明两位师长说:我建议你们两个师,一个东进沙雅,一个西出轮台,在塔里木河中游会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开出一条绿色长廊,这样就为我们后代,为人类办了解一件大好事。
从1960开始,至1964年10月,王震先后四次来到新疆。每一次来,他都不辞辛苦,亲自去塔里木,这就是被农垦战士广为传颂的“王震四进塔里木”。在视察当中,王震广泛深入团场、连队、田间地头,搞调查研究,倾听干部群众对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大家发扬南泥湾精神,把塔里木河沿岸的几千万亩荒地开垦出来,把塔里木建成全国最大的粮棉产地。事实证明,开发塔里木的决策,不仅对于繁荣南疆经济,而且对于整个新疆的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早在1958年,为了开发塔里木,王震就决定采用延安办抗日军政大学的办法,在塔里木办一所农垦大学,以便就地培养所需要的各类人才,特别是农业方面的人才。大学建起来之后,1962年,由于经济困难,兵团一度曾想把它调整下马,改为塔里木学校。这时,正好王震“二进塔里木”视察,来到了塔农大。他一听说这件事就火了,马上对随行的兵团领导说:塔农大的方向是正确的,你们要支持。讲完之后,王震还是放心不下,生怕他走了以后情况发生变化,于是,他在塔农大为欢迎他而举行的师生大会上说:“别人不承认,我承认,我兼任你们的校长,我来帮助你们解决困难!”全校师长员工听到这里,激动的热烈鼓掌。会后,王震亲笔题写了“塔里木农垦大学”的校牌,并亲自批准拨款解决农大购买图书和教学设备的资金困难,挽救了这所大学。至1993年,塔里木农垦大学共为国家培养了近6000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并有多人攻读了国内外的硕士、博士研究生。
1991年,王震已经83岁高龄。他最后一次来到了塔里木。兵团领导向他汇报说目前兵团已有57万多人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边缘的阿克苏、喀什、和田、库尔勒等地,驻屯3个农业师和一个管理局、54个农牧场;在塔里木周边已开出数百万亩农田,并在已开垦的农田上建起了许多国家级的粮棉基地。听到这里,王震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就在这次视察中,王震还在兵团领导的陪同下乘飞机察看了塔里木石油探区。在飞机舱里,王震禁不住激动的心情,手持望远镜,一遍又一遍地俯瞰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的壮观景象。在石油基地库尔勒,有关的负责同志向王震汇报的勘探开发的工作情况:近2万名职工正在盆地的北部和中部开展一场新的石油会战,到21世纪,我们祖国一个新的大型石油基地将在这里出现。王震听了以后非常高兴,他深有感慨地说:历史上有许多外国探险家来过塔里木,但都没有把地球上我们祖国的这块宝地搞清楚。现在你们找到了大油田,说明中国工人阶级了不起!塔里木盆地的石油勘探开发,对全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将有力地带动和促进新疆民族经济的迅速繁荣和发展。王震立志开发塔里木,繁荣边疆经济的美好愿望,经过他和所有军垦战士的共同奋斗,终于在他的晚年实现了。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作者:
丁明
编辑:
梁昌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