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新城在戈壁滩上崛起
王震率部进疆不久,在开始部署全军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时候,就决定开发北疆的准噶尔盆地,向戈壁荒原宣战。
准噶尔盆地位于天山和阿尔泰山之间,总面积约18万平方公里(其中戈壁约7万多平方公里),是我国的第二大盆地。盆地中央为古尔班古特沙漠,边缘为山地绿洲,是一片沉睡千年,等待人们开发的荒原。王震经过多次勘察,果断作出了开发准噶尔盆地的决策。从那时起,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奋斗,进入90年代,准噶尔盆地的周围已建立起5个农业师,80个农牧团场和渔场,总人口达120万,总耕地面积达900多万亩,创造了人类改造戈壁沙漠、征服大自然的奇迹,成为向现代化迈进的国营农场的典范。
在征服准噶尔盆地的战斗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是现代化新城石河子的崛起。
石河子市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的南缘,建在玛纳斯河西岸的戈壁滩上,是自治区首府与北疆各地联系的枢纽。它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各族人民赞美它: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是茫茫戈壁滩上的一颗耀眼的明珠。
1950年1月,北疆的冰雪刚刚溶化,王震带着要在玛纳斯河边建设一座新城,作为屯垦戍边基地的设想,与陶峙岳、张仲翰及其他专家一起,纵马驰骋在百里荒原作首次踏勘。8月,王震再次和大家一起来到玛纳斯河西岸,来到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荒僻小村石河子,作进一步的实地勘察。石河子原是迪化到伊犁的一个小食宿站,居民很少,附近是沼泽荒原,只有一条泥泞的土路。但是,它地处交通要冲,水源水质都很好,确是一个利于开发的处女地。勘察途中,王震挥鞭指向白雪皑皑的南山,对陶峙岳等人说:“天山是座宝库,山顶终年不化的积雪是用之不竭的天然固体水库,山下这一片土地肥沃,是我们建家立业的好地方。我们不但要把石河子建成一个生产指挥中心,还要把它建成一座现代化的新城!”陶峙岳听了以后兴奋地说:“王司令员如果同意,这件事就交给我吧。”王震也高兴地说:“有陶将军挂帅,定会旗开得胜。”
将军们边走边谈,兴致越来越高。这时,王震突然想起唐代的边塞诗人岑参所作《火山云歌送别》的诗来,便请教身边的陶将军。陶随即吟道:“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王震听后连说:“对,对,就是这首。不过我们现在要改一改,你们看,把这两句改成‘瓜果遍地百花开,火车开到这里来’怎么样?”大家都赞同。随后,在听完陶峙岳讲述情有关古代在新疆进行屯垦的片断后,王震满情豪情地说:“过去封建朝代能做的事,我们为什么不能做?不仅要做,而且要比古人做得好才对。咱们此行的目的,就是要准备干一番前无古人的事业。要让戈壁变绿洲,沙漠变良田。”
戈壁滩上建一座现代化新城的计划,就这样决定了。
经上海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很快,《新疆石河子城市计划》方案图便设计出来了。王震不仅亲自和专家们一起参加讨论,而且还富有远见地提出:要用现代化的眼光来建设现代化的城市和农场,今天的设想过几十年以后让人们看了感到新鲜才对。最后,经反复讨论,敲定了设计方案。根据这个方案,石河子市将成为第22兵团领导机关的驻地。整个市区的房屋、道路和园林的区划布置,都是按照现代化城市的要求来设计的,市内道路呈内、中、外三环加放射式。所有大街都将是林荫大道。中心为行政区,北是6个邻里村,南为商业区,西辟公园及工业区,东设学校和医院。
一次,王震在听取张仲翰关于石河子建城的情况汇报时,笑着说:“他们说你把马路设计得太宽,我看还可以再加宽。要能让两辆车并排行驶才行。要想到几十年后石河子的人口大量增加,到那里再挖再拆,人们就会骂我们这些创业者目光短浅。我建议再留几所大学的地盘。”
1950年11月,兵团司令部迁驻石河子以后,立即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了以兵团负责人赵锡光、张仲翰挂帅的建城工程处。工程处从各地汇集众多能工巧匠,并抽调部队战士参加新城建设。由军队来担负建城任务,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战斗打响之后,王震等许多领导人不仅深入连队和伙房,关心干部战士的生活,还深入工地,和战士们一起喊着劳动号子,挥汗如雨地奋战在第一线。他们的行动,极大地鼓舞了全体建设者的斗志。战士们常常夜以继日地工作,以至于干部们经常要堵门截路,劝阻大家不要摸黑上班。
石河子新城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建造起来的。修建兵团办公大楼时,原计划中间塔楼修7层,王震视察后认为,塔楼面积小,不适用,加之施工技术性强,材料奇缺,便指示改为4层。对于大家的住房,王震则强调:“房子修好一点,窗上装玻璃,不要糊纸,让同志们住得好一些,生活过得幸福一些。”1952年,兵团的办公楼、礼堂等建筑陆续峻工。现代化的新城开始一步一步、令人惊叹地出现在茫茫戈壁滩上。建设者们以现代化的眼光和科学态度,以辛勤的汗水,构筑了这座城市明珠般的亮丽英姿!
经过近40年的辛勤建设,20世纪90年代,石河子市已成为垦区金融、文化、科技、商业贸易的中心。市区有各类专业银行、保险公司、邮政、电信局,有大中小学校120多所,在校学生5万7千多人,其中石河子农学院、石河子医学院在自治区内外享有盛誉,每年为兵团、自治区和西北地区输送各类人才近千人。以农垦科学院为核心,石河子聚集了一大批科技精英,全市有科技协会、学会52个,科技人员1万1千人。随着经济发展,市内医疗卫生、文体娱乐、新闻出版、旅游服务也有很大发展。全市有医院11所,医护人员3千多人,还办起了石河子电视台、广播电台等。与此同时,石河子还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全市建成了15公里长的花带和5个大型花坛。全市绿化面积达到了899公顷,绿化覆盖率40%,进入了全国给绿化先进城市的行列。每年春夏,绿云缠绕,繁花竞开,石河子变成了一片五彩缤纷的海洋,正所谓“城在绿云中,人住花丛里。描述荒滩锦绣春,屯垦好儿女。”
几十年过去了。当陶峙岳将军回顾这一切的时候,依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在《自述》里由衷地写道:“抚今追昔,今天之所以有石河子新城和生产发展的局面,主要是由于王震同志的高瞻远瞩和卓越的见解,以及他果断的决策所致。”
为了让子孙后代铭记石河子市的开发建设历史以及这座城市的奠基者王震将军的历史功勋,石河子人民在市政府门前的广场上建起了一座王震铜像,供人瞻仰。铜像逼真地再现了王震当年踏勘选址时的英姿:一位威武的将军,站在一匹骏马旁,右手拿着望远镜,左手指着脚下,仿佛在说:就从这里开始,我们要建起一座现代化的新城!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作者:
丁明
编辑:
梁昌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