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舍利崇拜的问题
2008年08月10日 15:51中国民族报 】 【打印

舍利崇拜的历史源头应该源于最早的宗教圣物崇拜现象。宗教是人类最早的精神活动之一,人们因为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不能正确地了解,由是才产生了崇拜的心理。在多神论和泛神论的影响下,我们的古代祖先对各种自然物顶礼膜拜,如崇拜树神、山神和太阳神等等。以后,随着人们的认识视野扩展,受生殖崇拜影响之下的祖先崇拜也纳入了多神论的崇拜体系,英雄崇拜也开始出现,舍利崇拜就是这些崇拜的综合因素的表现。

类似于舍利崇拜的现象,在其它世界宗教活动中也不同程度地出现过,如基督教的肉身崇拜就与舍利崇拜有异曲同工之效用,历史上一直流传的耶稣基督的血衣崇拜和一些教堂里面的教士的肉身崇拜都是曾经出现过的重要的崇拜现象。但是与其它宗教的崇拜相比,佛教的舍利崇拜无疑还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首先佛教的舍利崇拜是一种特定的与人有关的生命崇拜的延续活动,他是历史上对佛教做过贡献,并且生前受到人们尊敬的这样一些人(其中也包括传说中的人物),圆寂之后仍然受到人们的尊重而加以崇拜的固化活动,因此他有英雄崇拜的特点,是一种圣物,具有神圣性。其次舍利崇拜是佛教灵异崇拜的主要表现之一,按照佛教界的说法,因为一些高僧的修行,所以在圆寂荼毗之后得到舍利。或者是在封缸之后肉身不腐,成为“坚固子”。因此舍利包含了灵异的因素。第三舍利是东方宗教特有的崇拜形式,以佛教为其代表。佛教崇拜舍利活动,有其专用的经典,有固定的宗教仪式,有专门用来供奉的地方,并且伴有各种精美的陪祭品,还有举行活动的固定的时间与节日。它已成为程序化活动的重要内容。第四,舍利崇拜包含了大量的历史与社会活动的因素,是人类宗教活动与社会活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伴随着东方宗教信仰与社会活动而不断山现,也随着宗教的变迁而不断地被强化或削弱。第五,舍利崇拜是人类内心中的一种信仰需求,它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被行政命令所禁止,佛教徒只要有这种心理需求,它就能够长期存在下去。

也正因为如上所述,所以舍利在东方社会的宗教信仰活动中,特别是佛教信仰中活动中始终存在。佛教舍利崇拜的历史长久,按照佛教经书所说,当年释迦牟尼圆寂之后,印度八王发动战争抢分佛陀舍利,就已经出现了佛教史上最早的佛舍利崇拜现象。这件事情在佛经《长阿含》卷四《游行经》里已经记载,但较具体的则在《佛般泥洹经》里面。该经曰:“阿难白佛言:佛灭度后,吾等葬佛身体法当云何?佛告阿难:汝默无忧,当有逝心理家,共忧吾身。阿难言:彼以何法,忧佛尊体?佛告阿难:葬法如飞行皇帝殡葬之法。佛复踰彼,阿难言:葬圣帝法云何?佛告阿难:葬法用锦亵以缠身,劫波育十张,交缠其上,着假棺中。以泽香膏,灌劫波育上,其有好香,皆以着上。以梓薪樟薪旃薪,以盏覆棺,以薪着上下,蛇维讫毕。[佥*殳]舍利,于四交道,起塔立刹,以盘着上悬缯鼓,华香燃灯,飞行皇帝葬法若斯。佛复胜之。佛说此时,阿难在后,慷慨啼,以头拄床角,从后白言:灭度太疾,亡天下眼。四面郡国,诸比丘僧,闻佛欲灭度,啼哭且来,自相谓恐不见佛。比斤僧到,佛问比五:阿难所在乎?对曰:阿难近在床后角,低头哽噎。诸比丘流泪而言:世尊灭度,何其太疾?佛言:吾本行诸墟聚豫告,若曹却九十日,当般泥洹,四辈弟子,在数千里外者悉至。佛告阿难:若莫悲哀。所以然者,若尽心侍佛,二十余年,慈仁于佛,敬身慎口,大孝于佛。过去佛侍者亦如阿难,当来佛侍者亦如阿难。若知佛意,若云某时可见。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某时不可见。所供饮食若言可食可饮可卧可起,常合佛意,未害失仪。某比丘某逝心,乐经不乐经,若所言皆诚,于佛最孝,啼哭何为?”  佛陀已经预料到自己在世间的时日不多了,他非常平静。如果是世俗之人,还会对行将离世有所恐惧,但是佛陀是已经透过天地常性,上升到将天地执为虚空为“真常”的人了,所以他是坦然面对死亡的了。佛又告阿难,在他圆寂之后,葬礼按照飞行皇帝  (转轮王)的仪式进行。遗体用锦缎缠裹,中间用“劫波纸”即木棉纸垫,放在棺中,抹上香膏,再以梓薪、樟薪、旃薪等香木堆在棺材周围,最后火化。所获得的舍利,起塔供养。面对悲痛的阿难和各地来的弟子,佛陀安慰他们,大家不要难过,世界上没有不死之人,无生不死。人不可能永远活在世上。只要弟子和众丘们对佛尊敬,就是对佛的最大的孝道了。

在中国,佛舍利崇拜则是中国佛教中最有影响的佛事活动之一,由于他是圣物,是神圣的,代表了最高的佛,因此一直受到了朝野上下的热情祭拜。唐代法门寺的佛舍利崇拜是最典型的,但他只是代表了具有官方背景下的一种崇拜佛舍利的活动而已,我们也不能否认其它地方,特别是民间的崇拜佛舍利的现象,从这儿年出土的佛舍利的的情况来看,民间崇拜佛舍利的情况应该不亚于法门寺。翻看史:书,历代珍藏与舍利崇拜的活动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正如《魏害·佛老志》曰:“生生之类,三世神识尝不灭也。凡为善恶必有报应,渐积胜业,陶冶矗鄙,经典数形,澡炼神明,乃至无生而得佛道。其言二归五戒,六道受生,入度进行,及佛真应,不生不灭。舍利塔庙,教化流广之义,最为深密。”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