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初中国崛起背景下的大国外交战略
2009年05月07日 16:54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已有评论0

在国际政治体系中,中国既不是单一的选择挑战或伙伴,旁观或领导,而是几种角色都要选择,在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领域起不同的作用:

作为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大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坚持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在意识形态领域中要鲜明地反对人权高于主权的主张,要坚持每个国家有权选择自己发展道路的主张而不是以西方主张的西方式的民主模式为普世模式,这就形成对美国和西方的重大挑战;

中国与美国和西方国家在核不扩散,反对国际恐怖主义,反对国际性走私贩毒,在保护世界生态,维护世界局势的和平与稳定方面,又有重大的共同利益,可以进行合作,可以参与到美国和西方为主导的世界进程中去,这是伙伴参与战略的适用;我赞成一些学者指出的,中国应参加到所有的重要的国际组织中去,融入其中,参与其中,参加各种国际规则的制定和修改进程,在体系内部维护中国的利益,维护国际和平,使中国成为国际体系中的主流国家,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尤其是作为东亚最有影响的国家之一,应当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进程中起一定的主导作用,如果领导也包括主导的意义,那么中国在东亚事务中必须争取自己在这一地区的主导权,可以合作,可以参与,也可以挑战,甚至该出头就要出头,中国在东亚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就是一种区域主导权的表现。

在世界其他地区和其他领域中,中国可以超脱一些,也可以扮演旁观者的角色。特别是在一些与中国国家利益较远又不违反国际事务重大准则的事情,或者可以与多数国家保持一致,或者完全不参与,以减少矛盾和磨擦。

所以,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角色和功能是多重的,不可以以单一的角色来局限自己。

五,中国要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但外交战略则应实行灵活的准结盟的战略

独立自主原则是中国外交的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但它在不同的时期却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毛泽东时代,独立自主原则是以结盟的外交战略来体现的,在与大国的结盟中坚持中国的主权和独立。在建国初期,中国一方面坚持以苏联结盟,另一方面反对苏联对中国内政的干涉,坚持中国的国家利益,甚至不惜与苏联决裂;在60-70年代,中国把与第三世界结盟作为战略选择,坚持反对苏联与美国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在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中国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的同时,与美国结成了实际上的同盟反对更主要的敌人,把反对苏联霸权主义放在第一位。

在80年代初期,邓小平对过去的结盟战略进行了重大修改,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战略,这一战略的外交表现形式就是三不: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

今天,中国仍然要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但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战略的条件面临前面所述的六大挑战,继续实行这一战略对中国的国家利益不一定最有利。结盟还是不结盟都是与国家利益为标准的,与国际战略力量的对比为转移的,没有什么一定之规。中国不应当害怕结盟。实际上,中国过去过去是从与苏联的正式结盟和与美国的实际结盟中获得了巨大的好处的。

不结盟战略是建立在缓和与裁军和反对军事集团,军事联盟的基础之上的,而现在原来的华约已经解体,但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仍然继续扩大军事集团和军事联盟,北约继续东扩,美日安保条约西扩,军事力量对比继续朝着有利于西方的方向发展。

在这种变化的情况下,中国继续坚持不结盟战略无异于自束手脚,但现在也没有到实行以结盟反对结盟的程度。以结盟反对结盟会立刻恶化处于微妙中的国际局势,重现过去的冷战时期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结盟可能会使中国处在挑头与美国对抗的境地,不符合中国的实力,中国将被拖入对中国及为不利的军事对抗和军备竞赛中,是一种下下策。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叶自成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