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诚之三师七旅,原为井岗山时期的老红军部队,四平撤退时只剩下三千人,失去战斗力:陈毅之三师,原一万三千人,只剩四五千人,失去战斗力;一师梁兴初部,还剩五千人,保持战斗力;邓华保一旅伤亡相当严重,失去战斗力;二师罗华生部伤亡较大尚保持战斗力;还有三师、八旅、十旅、杨国夫部队等,都打得疲惫不堪和受到较大损失。而且,损失的绝大多数是参加抗日战争在无数次战斗中幸存的共军骨干,是共军基层官兵的精华!
但战争就是战争,有些情况变化多端,不知不觉中便会突然出现新情况。最新的情况让林彪眉头难展-新六军杀来了!新六军和52军只用了四天时间便攻占了本溪,现在趁胜朝四平杀来了。而且来势凶猛!
林彪急忙在新六军的来路火石岭子地区布置了两个口袋阵,他认为,新六军这只老虎逃得出第一只口袋,也会被第二只口袋套住。但他错了,而且大错特错!
新六军是国军主力的第二块王牌,参加过抗战中多次重大战役,后又在印度接受了现代化的美式训练,获得最齐全的美式装备。该军兵员大部份是身体强健的高中毕业生,文化素质在当时国共两军的所有部队中最高-是一张名不虚传的王牌。这支部队的指挥官是廖耀湘,黄埔六期毕业生。后又就读于法国圣西尔军校,是国军中少有的熟悉现代战略战术的高级职业军人。也是有口皆碑的能征善战的“虎将”。
现在这支部队就是由这个人统领,一路唱着军歌朝着林彪的口袋阵走来。
歌词是: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远征军健儿浴血拼杀上战场。枪在我们肩上,血在我们胸膛,庄严的军旗在炮火中飘扬。宁死不后退,宁死不投降,日寇强敌不敢当,不敢挡……
五、新六军发威
1946年5月14日,新六军的廿二师所属65团成战斗队形前进。到达火石岭子地区的山口时,大约上午九时,山口里面是一片盆地,盆地的中部就是威远门。当65团的先头部队接近威远门时。一声枪响打断了嘹亮的军歌,林彪的口袋阵张开了血盆大口。65团的前卫部队无所畏惧地立即成散兵线,士气高涨地向枪声响处冲锋。但密集的火力又使他们退了下来。这是一次试探性冲锋。
李定一团长判断遇上了劲敌,于是全团的炮口昂起了头。指向了威远门东南两面的几个高地。他打算夺取这几个高地,移火炮于其上,接着有效地压制解放军的纵深力量。
当一轮炮火刚停,端着汤姆冲锋枪的士兵就登上了山头,冲锋枪在密集的扫射,前面的士兵被解放军打倒了,后面的踩着尸体继续冲,冲不上去时,就伏在战友的尸体后面射击,消灭对方后,再冲。伤兵都跟着往上冲,直到血流尽为止。高地被占领后,国共两军的士兵的尸体呈现出战斗恶况:很多士兵扭打的尸体无法分开……。
一处高地攻占后,炮火又指向另一个高地,又是炮火刚停就冲锋,又是只进不退的死拼。又是一处高地被攻占。炮火又指向另一高地……在威远门盆地,65团重复着这种势不可挡的攻势-这种猛攻战术,便是廖耀湘的杰作!
他作过潜心研究:仅有炮火优势,并不能保证攻击成功。同样拥有优势炮火的新一军为什么在柳条沟、兴隆泉和四平被解放军整得没脾气呢?唯一的原因,就是炮火停止和延伸过后,步兵不能在三分钟至五分钟内冲入解放军的阵地。这样,被炮火打击后的解放军有了充裕的时间恢复,迅速地投入战斗,随后反复炮击的次数越多,冲锋的次数越多,伤亡也就越大。最后炮弹打完,不得不停止攻击。所以他命令新六军,炮火准备要短、密、猛!士兵冲锋要快马加鞭,三分钟内冲入解放军阵地,就可以消灭对手,而且伤亡也会小到最低限度。在威远门,65团所攻击的解放军高地,几乎都是一次成功!这充分说明廖耀湘是个不错的战术家。
下午四时,解放军溃败。当晚经过审讯俘虏,廖耀湘大吃一惊,原来在威远门和65团激战的竟是解放军的三纵(相当于一个军),也就是说,65团在威远门以少胜多-大败林彪第三纵。(这次战斗,将作为一个经典战例永载战史)!
为核实这一情况,廖耀湘来到威远门,实地观察地形揣摩战况并分析对手,以确定下一步军事行动。经过综合研究,廖耀湘得出结论:
1、共军为什么在威远门只有一个军,那么说只抽得出这一个军来阻击。
2、这是个决战的地形,既然在这里决战过了,那么前进路上不会有决战了。
3、既然共军一个主力纵队不能阻挡65团一个团的攻击,那么不要说进出四平没有问题,就是北上长春也没有什么重大的困难了。
于是他传令全军,向四平全速前进,主攻解放军首脑机关梨树镇。如四平解放军撤退。则迅速到公主岭以南截断解放军退路,压迫解放军主力于辽河南岸予以歼灭性打击。
几十年后,廖耀湘说起这段辉煌战绩,得意之色仍然溢于言表。
5月18日,这支劲旅又攻下了四平解放军防线右翼之要点-塔子山。迫使林彪不得不作出放弃四平的决定-否则就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作者:
弥新
编辑:
蔡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