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国共合作就没有抗日战争的胜利
2009年08月03日 09:32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在抗战中,各民族进一步加强了团结,大敌当前,一致对外,昔日的民族纠纷和隔阂逐渐化解并消除,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海外赤子身居海外,依然心系祖国,他们发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和反帝反法西斯传统,为支援祖国抗战,纷纷节衣缩食筹集款项,积极组织救亡团体,扩大国际宣传;许多华侨还回国直接参加抗战。南洋各地的华侨还积极参加侨居国的抗击日军的战争。中华民族在抵御外侮方面表现出的强大民族凝聚力令人叹为观止。

国共合作及其全民族共同抗日的最大成果是取得民族革命战争的伟大胜利。整个八年抗战期间,国民党在我军的积极协助下,进行了 20 多次几万人至几十万人大会战。广大官兵表现了极大爱国热情,共阵亡 130 多万人,受伤 170 多万人。在芦沟桥阻击战,长达 3 个月之久的凇沪抗战,大规模武汉抗战以及名扬中外、重创日军的台儿庄战役等,涌现了许多国民党官兵奋勇杀敌,为国捐躯的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1942 年、 1944 年,国民党曾先后派 30 万军队入缅作战,在这当中有十几万中国士兵战死在缅甸战场,国民党的这一举动直接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与国民党相比,在抗战期间,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作战英勇顽强、功勋卓著。抗战一开始,八路军、新四军即根据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的部署,深入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以游击战为主,发动群众,实行男女老少齐上阵的人民战争,造成了陷日本帝国主义以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从一九三七年九月至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止,中共的军队作战十二万五千余次,毙伤俘日本侵略军和伪军一百七十多万,创建了一亿六千万人口的解放区,牵制了日本侵略军大量的兵力,约占当时总兵力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① 中国共产党成为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流砥柱。在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人民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百年来无数次反帝斗争中的完全胜利。“假如没有国共两党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起,建立与支持,如此伟大的抗日民族革命战争之发动,持久与争取胜利,是不可能的”。 ②

三、抗日战争及其胜利开始改变了中国的国际形象,使中国以其应有的作用和地位走向世界。历史证明:政党合作,民族团结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有力保证。

自鸦片战争以来,拥有几千年古老文明的偌大中国,一步步地陷入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深渊。中国在反侵略战争中屡战屡败的命运,给中国留下了一个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的国际形象。在国际社会里,中国毫无地位和权力可言,备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和压迫。

以抗日战争为契机,中国开始改变了自己在国际上的形象。其一,中国在世界上最早擎起武装抗击法西斯侵略的大旗。从 1931 年的“九一八事变”起,中国人民就开始了抗击日本法西斯的英勇斗争,在世界上打响了反法西斯的第一枪。 1937 年的“七七事变”开始了中国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在世界上开辟了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 1939 年 9 月 3 日英、法对德宣战,中国又汇入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洪流之中;其二,中国人民为争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在 8 年抗战中, 财产损失和战争损失消耗达 5600 亿美元,中国军民伤亡人数在 3500 万以上,约占第二次世界大战伤亡总数的 40% ;其三,中国战场是亚洲大陆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要战场。从 1937 年的七七事变到 1941 年 12 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 4 年多时间里,中国军民实际上单独抗击了日本法西斯在海外的全部军事力量。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军民仍将日本陆军主力紧紧地牵制在中国战场上。至日本投降时,它在海外的士 365 万军队中,深陷在中国战场上的有 200 万人。整个 8 年抗战,中国战场共毙、伤、俘日军 260 多万人,占日军在海外总损失的 70% ;其四,中国战场以长期的抗战牵制和消弱了日本的大部分陆军和大量空军。既牵制了日军使其不能北攻苏联,又大大减轻了日军对太平洋战场美英等同盟国的压力,支援了同盟国在太平洋战场的作战,在战略上有力地配合和援助了盟国和世界多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国的抗日战争从一开始就起到了维护国际正义、推动人类进步和民族解放的重要作用,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这是中国及其中国军队自鸦片战争以来首次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如此重大的积极作用。 1942 年 1 月 1 日,中国与美、英、苏等 26 个国家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中国成为盟国,美、英两国率先取消了对华不平等条约,继之,挪威、巴西、荷兰、比利时等国也采取了同样行动。中国与盟军在中国战场和东南亚战场上互相配合作战,并且与美、英、苏并列为盟国的四强,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并担任了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当时中国被称为“四强”,虽然并不能真正做到与其它强国平起平坐,但毕竟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作用和潜在作用开始被国际社会所认识,中国开始以自己的应有的地位进入现代国际社会。

四、国共合作抗日的历史再次证明:合则于两党本身的发展有利,于民族的振兴有利;分则两党蒙受其害,造成民族之大不幸。

国共合作抗日不仅使国共两党达到了“救亡图存”之目的,而且给两党、给民族带来了极大的利益。

令人遗憾的是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又走向了分裂,其结果是国内战争重起。我党为了自卫不得不予以反击,中国人民在经历了 8 年战火的洗劫之后,还未来得及喘息片刻,又被卷进新的战祸之中。共产党在战场上牺牲了数十万计的好儿女,而国民党由于主动挑起内战,从而在政治上把自己推向了绝境,经济上也走向全面崩溃。战争的最后结果是国民党的统治被大陆人民所唾弃,国民党被迫退缩到台湾一隅。由此造成了台湾与大陆长达数十年之久的分裂,造成了我们民族深重的不幸。回顾国共两党抗战时期共赴国难的历史,容易使我们得出这样几点认识:

一是 从中共推动两党合作过程来看,要“心中有数”,积极进取,善于把握时机,尤其是把握突发事件发生的契机,要冷静、理智、审时度势,确定正确的策略,推动形势健康发展。西安事变发生时,中共不失时机独立自主地制定了“和平解决”的方针并积极付诸实施,使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有力地推进了国共合作。

二是要坚持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的辨证统一,必要时要主动让步(当然,这种让步不是无原则的妥协),才有可能打破谈判僵局。中共在同国民党合作抗日的过程中,始终以民族利益为重,牢牢地把握中日民族矛盾是抗战时期的基本矛盾作为其制定政策和策略的基本出发点,为了维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避免国共关系破裂而削弱抗日阵营的力量,为了中华民族抗战大业的胜利,对国民党政府采取了灵活的让步策略。

三是一个政党要想在政治舞台上具有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就必须使自己的方针、政策符合历史潮流,推动历史进步,而时代的主题往往又是政党制定纲领、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也是性质不同的政党之间求同存异的聚焦点。抗战时期,抵抗侵略,救亡图存是时代主题、历史潮流,正是围绕这一点,国共两党在经历长达十年之久的内战后,不断调整各自的方针、政策,并达成共识,化干戈为玉帛。今天,和平统一,振兴中华,发展经济,造福人民是当代中国奔腾不息的时代潮流,是中国政治舞台上一切政党制定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如此,才能顺民心,合民意,也才能为民众所拥戴,正点如孙中山先生所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 ①

回顾中国近代史,国共两党有过两次合作。第一次是从 1924 年至 1927 年,两党结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第二次是从 1937 年至 1945 年,以两党合作为基础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两次国共合作都发生于灾难深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作为近代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两大政党─共产党和国民党,就其阶级性质而言是不相同的,但由于受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的制约,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着共同的政治要求,从而出现了两次携手合作,担负共同的历史使命的壮观场面,这两次合作实现了北伐和抗日的大业,有力地促进了我们民族的进步。历史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张志荣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