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复苏的德国经济:质疑统一还是感激统一?
2009年11月06日 18:13三联生活周刊 】 【打印共有评论0

  无论正确与否,在东德投资的外国公司被筛得十分细密,检验得十分彻底,即便那些公司是被邀请来投资的。东德的投资中,只有大约5%的投资是非德国人。而且,大部分公司在西德早有子公司,希望向东扩张。

  如早已预料的那样,东德经济在统一后,急转直下。统一过程是由西德人来推行的,新的东德公司通常是西德公司的子公司,沿袭了西方的所有权和管理方式。银行介入企业变得稀松平常,法兰克福银行承接了前东德国家银行的资产,绝大多数东德公司也因此成了该银行的债务人。银行在新公司的董事会里安插他们的代表,直接或间接地通过有银行代表的西德公司控制和监管这些东德公司。

  向东“输血”

  政府的力量使得东德的私人投资和经济增长呈现非常缓慢的速度。东德经济发展最需要的投资,但在最初几年它只占到了全德国GDP的百分之一。这种苗头出现后,联邦预算的投资和支出,开始以高速度大数量的方式涌向东德。政府基金的用途主要就是改善东德最为薄弱的两个方面:基础建设投资项目和收入维持。前者包括道路、桥梁、铁路等等;后者主要是失业补贴,社会安全和其他社会服务。

  联邦政府投在东德某一年的钱,可能会花在另外一年里。光是前三年,德国就花了近3.5亿德国马克。1992年以后,德国每年向东德输送1.5亿马克。到1995年,这个数字,总体上达到了7.5亿到8.5亿之间。这样,如果按照人头计算,这期间从西向东补给到每个东德居民家就有5万德国马克。这个数字充分展示了德国政府想把东德带入西德水平的决心。

  为筹措缩小东西差距所需的资金,德国设立了“团结附加税”,在全国范围内征收。除此之外还大量借债,1989年国债为9000亿马克,10年后猛增到23000亿马克,现已成为德国政府沉重的负担。问题在于,只要东德生活和生产还没有达到西部水平,财政转让就不能停止。据专家估计,这至少还需要十几年,尚需10000多亿马克。

  若以成就面来看,新德国已确实在经济以及金融货币上达成统一。统一以来,经济重建使德国东部的工业体系趋于合理,产业结构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了以化学、电子和汽车工业为重点的经济发展模式。统一的最初几年,东部经济发展迅速,增长率曾一度达到过9%,但很快便增长乏力,1997年的增长甚至只有1.7%,此后连续四年,低于德国平均增长水平。

  巨额的国家经费在改善东德人的生活环境建设上,也获得了立竿见影的功效。统一至今,新修或更新公路19278公里,新建铁路7000多公里,原有800万套板式住房有2/3得到修缮,并新建了上百万套现代化住宅。以前被称作“工人盒子”的灰色大楼,陆续涂上鲜艳的色彩;大型购物中心出现,新建筑充满创意。东德的电话网络,由德国电讯建设,到现在比美国的还要先进。这些举措尽管创造了一些就业机会,但和投资第三产业所能产生的就业机会相比还远远不够。

  而失业成了德国目前最严重的问题。统一初期德国政府采取的“先改善生活,再提高生产”的政策方针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渊源。大量政府的财政援助被用来提高东部居民收入和改善社会保障,直接用于经济重建和改善基础设施的资金只占18%和13%。

  新的工厂高度机械化,不需要那么多的工人,就业市场并没有任何改善。政府在初期的政策失误造成了东德的高生产成本,滞后效应在今天显得相当明显。直到目前,东部的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西部的60%。东部与西部仅10%的工资差距和相差40%的劳动生产率使东德的投资吸引力大打折扣。有分析家认为,高劳动力成本问题,一时难以解决:“要么继续补贴,要么消减工资。”可削减工资在政治上带来很大的风险。继续补贴,更是一件让纳税人愤怒的事情。在捷克、匈牙利和波兰,生产成本非常低,大多数公司宁愿去那里,而不愿意投资到东德。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