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后,德国引进了一些市场经济机制,企业自主权扩大,许多企业利用价格等经济杠杆体系的不完备,在质量和技术规格上弄虚作假,谋取高额盈利,出现了经济的盲目状态和重复生产。特别是财政基金和物资基金的比例失调,不平衡现象显著。
总的说,前东德的经济是持续稳步增长的,保持了平均4%的较高速度。但越到后来,困难越大。1989年的前10个月,增长率降到2%,基础设施上,前东德引进许多现代化的铁路线,并盖了很多超市,状况有所改善。但与西德相比,还是相差很远。
没有效率的计划经济还拖累了东德马克,只要流出国境,东德马克就变得价值低廉。物质上不丰裕的状态,让东德人充满了挫折感,加上向往已久的自由。1990年,东德人是怀着欢欣和高期望值,以积极的姿态奔向西德的。
与东德相比,西德的经济则走了不同的道路。历史上,西德要比东德的工业化程度高一些。西德是混合性经济,政府在资源开发和发展上,发挥主动积极作用,但自由企业体系与此并存,并由市场调节经济活动。与东德一样,西德一样面临资源缺乏,不得不依靠大量进口。为抵消这种弱点,西德一方面大力发展出口工业,一方面开发可替代性能源,很快成了西欧的主要出口国。
都是从战争的废墟中崛起,都获得了卓越的发展。东西德最大的差异就是:他们为居民提供的生活条件不一样。
化公为私
1990年7月1日,两德合二为一。这是历史上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突然整合在一起:没有任何经验和可循的原则,到底应该怎么做。相反,倒是有一堆的问题。最关键的便是,东德落后的生产力,以及它与崩溃的前苏联及东欧的社会主义经济的纽带。
早在经济统一之前,西德政府就决定,最首要的任务是私有化东德经济。也正因为此,7月,西德政府接管了负责东德工业企业私有化的信托集团Treuhandanstalt。信托集团承揽了8000个东德企业的资产和债务,用以出售给德国人或其他竞标者。到1994年,信托集团解散时,它已经私有化了14000多个企业。
经济统一的展开,使大量的产权不明晰开始凸现。到1992年12月31日的最后期限,东德人大约提出了200万个所有权认领,很多潜在的投资者由此都被吓跑了——因为你不知道哪一天会有人跑出来,认领他的产权。
采用1∶1的官方汇率,而不是真实汇率,来兑换东德马克和德国马克,提升了东德的生产成本。在早期谈判中,因为害怕东德的低工资会导致劳动力流失,东德的工资水平被置于了比它的生产力都要高的水平。于是,西德公司发现了更聪明的做法——扩大他们在西德的生产基地,供应东德市场,这样做要更简单,更廉价。
最后,不充分的基础建设,阻碍了潜在投资者的努力。包括电话在内的通讯业,发展速度非常缓慢,许多投资者因此抱怨能源短缺,因为出于安全或其他原因,东德的电厂被关闭。数以千计的道路也不得不重新建设。
尽管有种种问题,统一进程一直在向前移动。目前信托集团的员工几乎全部由西德人组成,实际上成了东德政府的一个部门。在私有化过程当中,信托集团决定哪个公司成活,哪个公司消亡,哪个社区繁荣,哪个社区萎缩。对于谁能谁不能买走东德公司,信托集团也有话语权。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蔡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