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德为统一所付出的代价
2009年11月05日 18:04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共有评论0

美国怂恿,借刀杀人

虽然法国作为德国的近邻,在德国统一的问题上首当其冲,并且上窜下跳。不过,真正能操控局势的一般就是那种不出场的幕后策划者。时任美国总统的老布什,是中央情报局局长出身,手段老辣,计策阴狠。他和他的外交团队把获得冷战的胜利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始终把德国统一问题放在苏东和平演变的天平上来衡量轻重得失。

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后德国统一进程加快,当时美国决策层仍担心戈尔巴乔夫会阻挠德国统一。他们认为西德“合并东德会加剧苏联的政治问题,并诱发苏联国内保守主义的反攻和危及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美国决策层判断,到目前为止戈尔巴乔夫已经认可了东欧的变革,并压制了党内和军队中对东欧变革的抵触情绪。

他们估计,戈尔巴乔夫最直接的反应会是竭尽全力地反对德国重新统一,以此来保卫苏联在东欧所剩无几的安全堡垒。因此,他们不愿意在德国的统一问题操之过急而诱发戈尔巴乔夫转向强硬和保守路线。

自从戈尔巴乔夫在苏联推行“新思维改革”以来,美国朝野对戈尔巴乔夫竭尽溢美之词。这是因为美国通过作为苏联东欧最高主宰者的戈尔巴乔夫,兵不血刃地在苏联国内和东欧各国推行“和平演变”,起到了当年杜勒斯所无法起到的作用。

因此,美国总统布什在科尔总理提出“十点计划”的时候态度是保留的。在美苏马耳他会晤的时候,布什安抚戈尔巴乔夫,“不能期待美国拒绝德国统一。但是华盛顿也不会因为柏林墙倒塌而游行庆祝,以表明他们是多么的高兴”。

当然,老布什也做了两手准备,放手让美国驻德国大使沃尔特斯出来制定了一个德国统一日程表(5年),为德国统一进程打气撑腰。双管齐下,并行不悖,以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假三权分立或部门独立的名义推行左右互搏政策,这一贯是布什家族乃至美国的外交作风。

在看清楚戈尔巴乔夫沽名钓誉,色厉内荏的本质后,老布什幡然转向地加速德国的统一。当时美苏英法四国协商解决德国统一的“外部问题”的时候,颇费周折。法国倾向于将两德排除在外,由四大国先行磋商,即“4十0”方案。

一方面彰显四大战胜国对德国的特殊权利和责任,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尽量控制两个德国的统—进程。英国和苏联立场与法国相似,本可以形成统一战线对德国统一进程进行拖延。而正是美国独持己见,一锤定音,坚持从一开始就吸收两德参加,即“4十2”方案,为两德加速统一大开绿灯。

老布什认为德国的统一将加速冷战的结束和苏联的势力范围崩溃,而且在地缘政治上,一个统一的德国将对苏联起到强有力的遏制作用。对于美国来说,要接受一个统一强大的德国在欧洲的中部,疏远英法,利用德国以制约苏联(俄国),这已经基本部分偏离了美国的外交传统。

比密特朗更加敏锐的撒切尔夫人敏感的意识到,美国支持德国的统一有更为深沉的心机,那就是美国打算以美德特殊关系来代替美英特殊关系。事实上,在德国统一后,整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外交界都在兜售“纽约—东京—柏林轴心”统治世界的设想,并且积极推行。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李寒秋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