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广州—澳门—大洋洲航綫
嘉庆二十四年(1819),詹姆士·孖地臣从广州向新南威尔士的杰克逊港开出了第一艘满载茶叶的商船“哈斯丁侯爵号”,广州到大洋洲的航綫由此开通。据国外学者研究指出:
在1819年,新到中国的詹姆士·孖地臣,就从广州向新南威尔士的杰克逊口岸(PortJackson),放出一条第一次装载茶叶的船只“哈斯丁侯爵号”(MarquisofHastings)。这是条从加尔各答开来的鸦片船,正苦於找不到一种运回印度的有利的回程货,到1830年,当威廉·查顿的一个老船伴拉德(Ladd)船长在“奥斯丁号”(Austin)三桅船上装了茶叶和生丝驶往贺伯特城(HobartTown)和悉尼(Sydney)的时候,广州行驶在这些口岸,就有了经常的代理人。他们每一个季度都要派出几条船到那里去,但是在这种贸易的进一步开展上有一种障碍,那就是在澳大利亚缺乏适当的回程货。〔50〕
魏源在《海国图志》引《万国地理全图集》也称:哈斯丁侯爵号“船只现赴广州府贸易矣”。
七、广州—澳门—俄罗斯航綫
中俄贸易历史悠久,双方贸易地点过去主要集中在北方陆地边界的恰克图。清代,俄国人感到仅靠恰克图一地很难满足贸易的需要,於是沙皇於1803年(嘉庆八年)五月,组织了以克鲁任斯泰伦爲指挥官率领商船“希望号”和“涅瓦号”作环球航行。这两艘商航从俄国的克隆斯达港啓航,横越大西洋,绕过南美洲南端,经过合恩角,进入太平洋,然後朝西北方向航行,抵达夏威夷群岛,再横渡太平洋,於1805年(嘉庆十年)11月“希望”号先期到达澳门,12月,“涅瓦号”也到达澳门会合。克鲁任斯泰伦向清政府提出进入广州贸易的请求。两广总督那彦成以俄国人来广州贸易的目的在於探索海道及内地情报爲理由,拒絶了这一请求。後克鲁任斯泰伦玩弄两面手法,通过英国商人向粤海关监督延丰疏通关节,得到开舱卸货的许可。此时,清廷於1806年(嘉庆十一年)1月底向沙俄发出两道谕旨,晓喻俄国人:
以尔国向止在恰克图通市贸易,本有一定界限,不可轻易旧章,即将船只货物驶回本国,不许在广州逗留。〔51〕
同时责备延丰等人,但谕旨直到2月8日才传递到广州,所以俄国人赢得了在广州进行两个月的贸易机会,把价值190000西班牙银圆的毛皮在广州销售殆尽,又在广州购买了价值110000西班牙银圆的茶叶、丝绸等中国货物,於1806年2月7日离开黄埔港经澳门返航俄国。关於这次俄国商船经澳门至广州贸易的情况,时人王之春亦作过记述:
乙丑嘉庆十年冬十二月,禁俄罗斯商船来粤互市。先是,有路臣国(即俄国)商船二来粤请互市,总督那彦成驳不许,监督阿克当阿不候答复,遽令开舱卸货,有旨将阿克当阿同前监督廷丰、巡抚孙玉庭议处。〔52〕
从这条史料看,阿克当阿、延丰、那彦成、孙玉庭等人因违犯朝廷定制而受到惩罚,但广州—澳门—俄罗斯的海上贸易航綫毕竟开通了。
从上述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由广州起航经澳门中转的七条国际贸易航綫的历史事实看,广州和澳门在贸易全球化中确实是处於中心市场和中转港的重要地位,并且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对推动当时贸易全球化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值得广州和澳门在今後推动经济全球一体化过程中借鉴和发扬的。
注释:
〔1〕世界银行编:《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主要报告》第7页,1981年。
〔2〕戴逸:《论康雍干盛世》,2003年2月23日,北京图书馆举办的“省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的讲稿。
〔3〕AngusMaddison,ChineseEconomicPerformanceinthelongRun.DECDDevelopmentCenter,Paris,1998.
〔4〕保罗·甘乃迪着、蒋葆英译:《大国的兴衰》第7页,中国经济出版社1989年。
〔5〕考太苏编译:《皮莱斯的远东概览》第1卷第31、32页,序言。
〔6〕RobertHart,ThesefromtheLandofSinim:EssaysontheChineseQuestion,p.61.
〔7〕GeoPhilips,EarlySpanishTradewithChangChew,戴《南洋问题资料译丛》1957年第4期。
〔8〕转引《郑成功收复台湾史料选编》第119页,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9〕《文献丛辑》第176辑,《福建巡抚常賫奏摺》。
〔10〕荘国土:《16-18世纪白银流入中国数量估算》,载《中国钱币》1995年第3期。
〔11〕C·R·Boxer,TheGreatShipfromAmacon:AnnalsfromMacaoandtheOldJapanTrade,1555-1640,Lisbon,1963.
〔12〕贡德·弗兰克(AndreGunderFrank)着、刘北成译:《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Reorient:GlobalEconomyintheAsianAge)》,中央编译局2000年版。
〔13〕《明史》卷七五,《职官四》。
〔14〕《清高宗实録》卷五五0。
〔15考太苏编译:《皮莱斯的远东概览》第1卷第116页,序言。
〔16〕原载ChineseRepository,vol.II,p.289,1833年11月号,亦见吴义雄等译:《早期澳门史》第301页,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
〔17〕黄啓臣:《清代前期海外贸易的发展》,载《历史研究》1986年第4期。
〔18〕根据《粤海关志》卷24,第34-40页的数字统计。
〔19〕胡宪宗:《筹海图编》卷十二。
〔20〕转引《郑成功收复台湾史料选编》第115、119页,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21〕原载ChineseRepository,vol,II.p.289,1833年11号,亦见吴义雄等译:《早期澳门史》第301页,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
〔22〕王圻:《续文献通考》卷三一。
〔23〕格林堡着、康成译:《鸦片战争前中英通商史》第51页,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24〕印光任、张汝霖:《澳门记略》上卷,《官守篇》: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五,《货语》。
〔25〕《荷兰贸易史》,转引自《郑成功收复台湾史料选编》第115页,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26〕万明:《试论15-17世纪中叶澳门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贡献》,载《文化杂志》2002年第43期。
〔27〕陈忠烈:《相会在星空——15-17世纪的中西航海天文》(未刊稿),致谢。
〔28〕AndersLjungstedt,AHistoricalSketchofthePortugueseSettlementsinChinaandoftheRomanCatholicChurchandMissioninChina,Boston,1836,HongKong,1992.
〔29〕龙思泰着、吴义雄等译:《早期澳门史》第100页,东方出版社1992年版。
〔30〕(31)(32)C·R·Boxer,TheGreatShipfromAmacon:AnnalsofMacaoandtheOldJapanTrade,1555-1640.Lisbon,1963,p.144;p.7;p.182.
〔33〕TheCambridgeHistoryofLatinAmerica,ColonialLatinAmerica,Vol.1,1984,p.459.
〔34〕张荫桓:《三洲日记》卷五第12页。
〔35〕WilliamLytleSchurz,TheManilaGalleon,NewYork,1959,p.366.
〔36〕《菲岛史料》第四卷,第21-22页;第十六卷,第200页;第二十八卷,第309页。
〔37〕参閲王士鹤:《明後期中国—马尼拉—墨西哥贸易的发展》,载《地理集刊》1964年第7号。
〔38〕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五,《货语》。
〔39〕《明经世文编》卷四零零,许孚远:《请议处倭酋疏》。
〔40〕C·R·Boxer,TheGreatShipfromAmacon:AnnalsofMacaoandtheOldJapanTrade,1555-1640,Lisbon,1963.pp.17-18.
〔41〕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九十三。
〔42〕C·R·Boxer,TheGreatShipfromAmacon;AnnalsofMacaoandtheoldJapanTrade,1555-1640,.Lisbon,1963.p.144.
〔43〕(45)(46)H·J·deSantosLeitao,OsPortuguesesemSolor,de1515a1720,1948,p.175;p.175;p.175.
〔44〕C·R·Boxer,FidagosintheFarEast,1948.p.177.
〔47〕(49)袁钟仁:《广州和美国的早期贸易》,载《岭南文史》1999年第1期。
〔48〕周湘:《“北皮南运”与广州口岸》,载蔡鸿生主编:《广州与海洋文明》,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0〕〔英〕格林堡着、康成译:《鸦片战争前中英通商史》第86-87页,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51〕《清代外交史料》(嘉庆朝一)
〔52〕王之春:《清朝柔远记》卷六,第152页,中华书局1989年版。
本文摘自原载《文化杂志》2005年第57期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编辑:
石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