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广州—澳门—马尼拉—拉丁美洲航綫
继上述广州—澳门—果阿—欧洲航綫之後,又开通了自广州到南美洲巴西的巴伊亚(Bahia)港的航綫。〔33〕到了1571年西班牙侵占菲律宾之後,於万历三年(1575)又开辟了自广州起航经澳门出海,到马尼拉中转直至拉丁美洲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Acapulco)和秘鲁的利马(Lima)和巴西巴伊亚航綫。《三洲日记》一书记述:
查墨(西哥)记载,明万历三年,即西历一千五百七十五年,(墨)曾通中国。岁有飘船数艘,贩运中国丝绸、瓷、漆等物,至太平洋之亚冀巴路商埠(即阿卡普尔科),分运西西班牙各岛(指西属拉丁美洲各殖民地,特别是指加勒比海诸岛)。其时墨隶西班牙,中国概名之爲大西洋。〔34〕
万历十二年(1583),西班牙允准葡萄牙商人和中国商人自澳门到马尼拉贸易合法化。这样,一条世界上最长的大三角海上贸易航綫得以形成。全程分爲两段:第一段,冬季由广州啓航,经澳门出海,再经万山向东南行,东航至东沙群岛附近,再折东南方向,循吕宋岛西岸南下,航至菲律宾马尼拉港。第二段,从马尼拉啓航,经圣贝纳迪诺海峡、进入太平洋,乘六月中下旬的西南季风北行,到北纬37°和39°之间的水域之後,借西北风横渡太平洋,其中北太平洋航綫一段,向北推移到北纬40-42°之间的水域(即今美国中部海岸约300-400公里)时,折向南航,以便更好利用日本至美洲间由西南方的海流——“墨潮”,加快帆船航速折向南行驶,再利用盛行於海岸的西北风、北风直达墨西哥西海岸的天然良港阿卡普尔科和秘鲁的利马港。〔35〕这条航綫的全航程平均需时半年左右,若航行顺利,有时三四个月亦可到达。在整个航程中,可以看到的岛屿有关岛、火山群岛(又名硫磺列岛)、金岛(RicadaOro)、银岛(RicadaPlata)等。在北美海岸,通常最先看到的陆地是谢德罗斯岛(Cedros,位於加利福尼亚海岸北端),继而看到灰岛(Cenizas)、圣鲁卡斯岬角(SanLucas,拉於加利福尼亚湾口处),科连第斯岬角(Corrientes)等。〔36〕广州—澳门—拉丁美洲新的远洋航綫的开辟,使广州得以与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通航往来贸易。由於当时经这条航綫输出的主要商品是中国的丝货,所以称爲“太平洋上的丝调之路”,又由於行驶於这条航綫的多是西班牙的大帆船(GreatShip),故又称“中国—马尼拉—阿卡普尔科大帆船贸易”,简称“马尼拉中国大帆船贸易”。
从广州经澳门运往拉丁美洲的中国商品有生丝、丝织品、瓷器、铁锅、糖、棉布、中药等数十种,其中以生丝、丝织品爲大宗。
从墨西哥经菲律宾马尼拉运经澳门而入广东的商品有白银、苏木、棉花、蜂腊和墨西哥洋红等。其中也是以白银占多数,计万历十四年(1586)前爲340000西圆(Pesos),万历十四年爲500000西圆;二十六年(1598)爲800000-1000000西圆;三十年(1602)爲2000000西圆;三十二年(1604)爲2500000西圆;崇祯六年(1633)爲2000000西圆,总计从万历十五年至崇祯十三年(1587-1604)的五十三年间,运经澳门运入中国的白银达到20250000西圆,占马尼拉运入中国白银29420000西圆的68.9%。〔37〕当其时,“银至广州,揽头者就舶取之之,分散於百工之肆,百工各爲服食器物价其值。承平时,商买所得银,皆以易货度梅岭者,不以银捆载而北也。故东粤之银,出梅岭十而三四。”〔38〕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编辑:
石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