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VS罗马 汉代中国全方位领先欧洲
2009年09月25日 15:14北京青年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如果当时像文章说的真有一条丝绸之路,那么,罗马的架锯和刨子应该同时传到中国来,不但当时没传来,而且这两样这么重要,这么好用,木工简直离不开的东西传到中国的时间差了很长时间,一个是南北朝之间,一个是到了明朝。所以当时中国和罗马是没有直接联系的。

-冶金业

欧洲在古罗马后一千年才有铸铁技术

现代国家要立国,冶金业非常重要。冶金方面中国西周末就已经有了人工炼铁。如果温度只是1000℃以下,出来的铁就变成小铁珠,这种铁叫做海面铁,比较松软,海面铁再需要锻打,加热锻打一昼夜,海面铁里的石头渣子才能排出1%,很缓慢。但是,中国原来在商周青铜时代的时候就有炼炉的竖炉(小高炉),把这种技术用在冶炼上,所以中国到战国以后就已经用小高炉炼出来铸铁,是铁水,是液态,在海面铁里排出渣子。

古代没有合金钢,就是铁,生铁里的夹杂物,那些炭是片状的,所以容易碎,比较脆。汉代把生铁搁在闷火炉里多日,900℃左右,把炭从片状变成团絮状,这样的铁就可锻铸铁,可锻铸铁的性能在某种程度上说已经接近铸钢了。

不光是罗马,到波斯也一样,表现铁匠神的标志物都是铁砧。

中国这时候可以铸铁,铸完了以后锻化。一次一炉子生铁,可以铸几百个镰刀。如果是一个一个地锻,效率要低了不知多少倍。所以在这方面中国当时遥遥领先,欧洲是公元一千多年以后才有铸铁,而且锻铁成性,他认为铁非锻不可。到了公元前后有的罗马炼铁炉温度提高了,出来铸铁了,出来铸铁以后,罗马人认为无法锻,当废物扔了。

在电视剧《汉武大帝》里,说匈奴兵和汉兵打仗,匈奴兵用刀一挑,汉兵的刀剑都断了,没办法派张骞去西域,西域找大月氏女王,后者给了张骞一些黑不溜秋的面儿,大概他认为是添加物,然后汉的武器就好使了。这是颠倒黑白!当时匈奴不会炼铁,《汉书》里说一直到中亚全不知道铸铁,后来是汉朝的俘虏兵传过去的。

我们这个展览里还展览了一些钱币,罗马的钱和中国的钱,罗马钱是拿钢管擀的,一块银子、金子或者一块铜,加热以后拿钢膜砸成一个国王的像等等。中国的钱特别是汉代是铸钱,而且是叠铸。

钱币一个一个拿钢膜去打,这个费劲,货币不可能那么多。用叠铸方法铸当然多。从西汉到东汉铸了多少亿枚,而且基本上保持一致,大小厚薄重量一样。

我们现在从玻璃柜里看罗马钱漂亮,中国古钱都傻眉傻眼一个样,可是你要知道,四百多年一直保持稳定,作为交换媒体一直在起作用。

-建筑

汉建设讲究就地取土,古罗马用石材

罗马的建筑和汉的建筑不同。罗马建筑像教堂、斗兽场、议事厅等等,都是石头的,当时整个西方建筑都是石建筑,中国建筑是木建筑。石头建筑最典型的代表是埃及金字塔,因为金字塔是最适合石头的特点,是一块块平着叠起来的,而且形状非常稳定,所以金字塔四五千年了还在那儿,虽然高度下降了,上面有很大一块被风吹了。金字塔根据史料知道,是先有十万人,用了十年修路,再有十万人用三十年修塔。尼罗河三角洲根本不出石头,石头是运过去的。600万吨石头还需要打磨,据说原来两个石头中间插不进刀去。这个建筑工程,只有在奴隶制发达、宗教狂热这两个条件下才能盖起来。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