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意见可向我们领导提”
在俄罗斯,仍然可以感受到某种“计划”心态。
比如,地铁公交基本上不用英文报站名或播报其他行车信息。在大大小小的景点,除俄文外也很少有其他文字的标识或解说。
在喀山历史博物馆参观完,我通过翻译对一位工作人员说:“我对贵馆的展品非常感兴趣,可惜不懂俄文,如果有英文说明该有多好啊!”这位工作人员生硬地回了我一句:“你有意见可向我们领导提。”
总的感觉是,在俄罗斯,不懂俄语寸步难行,懂俄语行走起来也并不顺畅。旅游景点的门票都是很小的白纸黑字,看不出任何名胜标识或景点介绍。这里多半也不卖宣传本地风景名胜的明信片,即使有也是整套出售,很难买到单张的。
其次,工作效率低。我在莫斯科出机场时,用了一个多小时才过关。在俄罗斯工作的中国朋友说,我出关的时间还算是快的,花上两三个小时也很正常。
类似的情况在宾馆、餐厅、商店等服务行业更是常见。一名在莫斯科大学留学的中国学生告诉我,她为了更改被俄方工作人员写错名字的入门卡费尽周折,耗时半个多月,连退学的心都有了。
第三,社会腐败现象突出。莫斯科“蚂蚁”市场的命运在一定程度上折射的就是腐败问题。来之前就有人告诉我,俄罗斯警察不仅办事效率低,而且很“黑”。在喀山我终于领教了。
我乘坐的列车早上8点半到达喀山站,在喀山大学读书的中国留学生小P到月台上接我。就在我们转过身想出站时,两名警察把我们拦住,要了我的护照,看后说没有在俄居留证明,不由分说将我们带进警察局,一个警察还搜了我的全身。那是一间不大的屋子,角落还有一个关嫌犯的铁笼子。两个年轻警察反复地盘问并威胁把我遣送回国。我向他们出示了机票、车票、邀请信和在俄各地的居住证明等文件,小P反复向他们解释并打电话向中国使馆询问,后者说我的一切手续都是合法的。折腾了半个小时,最后,警察让我们走了,但什么说法都没有。知情人说,俄罗斯警察时常用这种方法讹诈外国人。
走在俄罗斯大街上,与俄罗斯人打交道,你处处可以发现,现在的俄罗斯仍然笼罩在过去那个时代甚至更久远年代的影子里。
我同意一些学者的看法,即观察俄罗斯不能用中国的标准和价值观来衡量,毕竟历史传统等方面差别太大。但无论如何,俄罗斯社会转型近20年,人均GDP已过一万美元,仅仅与它自己相比,社会发展的各方面也应该显现出长足的进步。在世界发展如此之快、全球化程度如此之高的今天,俄罗斯依然蒙着孤独、高傲的面纱,恐怕与历史的惯性有关。
(作者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者)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孔寒冰
编辑:
刘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