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无辜者的斗争:前苏联“最后一个反党集团”诞生记
2009年08月14日 09:49百年潮 】 【打印共有评论0

马林科夫和莫洛托夫先后被解除职务

赫鲁晓夫既要继续坚持斯大林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传统方针,又要急剧增加农业生产,这显然是个两难局面。1954年1月14日,赫鲁晓夫向中央主席团写了一封《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的信。在信中首先给马林科夫以当头棒喝,指责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宣布“粮食问题已彻底解决”,是不符合实际的。赫鲁晓夫认为,增加粮食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在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伏尔加河流域以及北高加索一部分地区开垦熟荒地和生荒地。他计划:1954-1955年在那里开垦1300万公顷的土地。

到底应该集中力量在原有农业区提高产量,还是把有限的资金和设备投到新土地开垦上?领导集团显然有不同意见。莫洛托夫最鲜明地批评了开荒计划。但是,一方面由于赫鲁晓夫的大肆鼓动并抢先造成既成事实;另一方面,多数领导成员觉得这样做能保证重工业继续得到发展,因而中央还是通过了垦荒的决议。

决议一通过,赫鲁晓夫就以党中央第宁书记的身份上下动员,到处鼓吹,并派自己的亲信担任垦荒区的主要领导人。一场大刀阔斧的垦荒运动迅速展开。为了能从全国调集人力物力,赫鲁晓夫还不断给垦荒数量加码,不断指责有关部门提供不了足够的垦荒设备。这就使马林科夫领导的政府处于十分被动的境地。赫鲁晓夫又几次亲赴垦荒区,参加各地的农业会议,不断发表演说。这在形象上也同马林科夫产生了鲜明的对比。在1955年1月召开的讨论增加畜牧产品的中央全会上,赫鲁晓夫在报告中更直接指责马林科夫迅速发展轻工业的方针。全会批判了马林科夫主张优先发展日用消费晶生产等错误,决定解除其部长会议主席的职务。赫鲁晓夫提议由他的老搭档布尔加宁接任。

到这时,斯大林之后最初确立的“三驾马车”,只剩下莫洛托夫还在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兼外交部长的位子上;莫洛托夫曾长期作为斯大林的主要助手,对斯大林的方针政策深信不疑,但是在新的领导班子中。他仍然为执行马林科夫的和平外交政策、为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进行了不少活动。对于莫洛托夫,赫鲁晓夫采取亲自跻身外交领域,逐步削其实权的策略。还在1954年10丹,赫鲁晓夫就亲率苏联政府代表团(莫洛托夫被排除在外),参加了我国建国五周年的庆典活动,并签署了一系列双边协议和协定。1955年春天以后,在恢复同南斯拉夫的关系、签订对奥地利的和约等问题上,赫鲁晓夫同莫洛托夫发生分歧。他便撇开莫洛托夫,同布尔加宁一起访问了南斯拉夫,并同铁托签订了《贝尔格莱德宣言》。接着又破例同布尔加宁一起参加了日内瓦四国首脑会议,并在7月召开的中央全会上批判了莫洛托夫在南斯拉夫等问题上的立场。10月,《共产党人》杂志发表社论对莫洛托夫的一个观点进行了公开批判。到1956年6月初,莫洛托夫终于被解除了外交部长职务。

布尔加宁虽然接替马林科夫做了政府首脑,但赫鲁晓夫一直把他置于从属地位。在上述重大外交活动中,赫鲁晓夫俨然以苏联的最高主宰自居,对布尔加宁不仅不尊重,而且还借机奚落。卡冈诺维奇是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中本来未任具体部门职务的,但1955年初被任命为劳动工资委员会主席,1956年9月做了建筑材料部长,实际上从决策的地位降为一名实际工作者。

赫鲁晓夫并未从对斯大林的批判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

1956年2月召开的苏共二十大,是赫鲁晓夫时代的里程碑。赫鲁晓夫在大会报告中提出的战争不是不可避免、和平共处是苏联外交政策的总路线、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可能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等原则,被说成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赫鲁晓夫所坚持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用垦荒和扩大玉米播种面积等方法迅速增加农产品产量,被确定为发展国民经济的路线。在大会上,不仅许多发言者对赫鲁晓夫竞相颂扬,而且连马林科夫、莫洛托夫也不得不进行自我批评,表示拥护赫鲁晓夫的路线。在选出了新的中央委员会(其中三分之一的中央委员和一半候补委员是拥护赫鲁晓夫的新成员),大会已宣布闭幕以后,赫鲁晓夫却又在一次秘密会议上向代表们作了谴责斯大林的《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报告。

19日,全体主席团委员、候补委员和书记处书记到会,共20人。还是马林科夫首先发言。他说,在中央主席团内形成了一种不堪忍受的局面。赫鲁晓夫身为第一书记,不是团结主席团委员,而是把他们拆散,错误地理解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把无产阶级专政同党的专政混为一谈。马林科夫还批评了要在肉类、牛奶等人均产量上赶上美国的口号。马林科夫的发言得到卡冈诺维奇和莫洛托夫的积极支持。两人都提议解除赫鲁晓夫第一书记的职务,并且对是否需要设置第一书记的职务表示怀疑。

会上立即形成了两个对立的派别。持批评赫鲁晓夫态度的还有布尔加宁、萨布罗夫、别尔乌辛和伏罗希洛夫以及候补委员谢皮洛夫;支持赫鲁晓夫并为其辩护的有米高扬、苏斯洛夫、基里钦科。11名主席团委员的分野是7:4,反对赫鲁晓夫的占多数。但站在赫鲁晓夫一边的还有候补委员朱可夫、什维尔尼克、勃列日涅夫、福尔采娃、科兹洛夫、穆希金诺夫以及书记处书记阿里斯托夫、别利亚耶夫、波斯别洛夫。双方阵线分明,唇枪舌剑,都是长篇大论、,还互相攻击和对骂。只是布尔加宁有点犹豫不决,别尔乌辛关键时刻也不大坚决。支持赫鲁晓夫的一方坚持解除第一书记职务必须由中央委员会决定,因而没有就此进行表决。20日继续进行辩论,但主题已转到要不要第一书记的设置上。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柳植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