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娱乐场所从业者需提取DNA被指歧视[图]
2009年08月13日 14:57羊城晚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昨日,白云区警方对娱乐场所一从业人员进行DNA提取 本报记者 蔡惠中 实习生 欧玉梅 摄

广州市白云区警方“五提取”新做法惹争议,有人认为歧视有人认为利于刑侦

昨日下午,记者随民警来到白云区某洗浴中心,两位民警在为该洗浴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DNA和指纹的提取。

一位民警用一根棉棒在女服务员的口腔内壁轻轻刮取一些唾液,这样可以在唾液中提取口腔内壁细胞中的DNA样本。接着,这名女服务员又来到第二位民警面前,十根手指的指肚依次蘸上黑色的印泥,再按顺序将指纹印在一张画着10个指纹区域的纸上,最后,棉棒和印有指纹的纸被放入一个编号的档案袋。整个过程用时不到五分钟。

该洗浴中心经理对记者表示:“做正规生意,就应该对员工的身份信息进行一次确认。”

广州白云区警方开始对重点娱乐场所从业人员进行“五提取”监管机制,即提取照片、身份信息、指纹、DNA和笔迹,方允许持证上岗。记者昨日了解到,目前棠景派出所已对辖区内118间公共娱乐服务场所和特种行业的4233名从业人员进行了“五提取”,对没有违法犯罪前科的人员发放《娱乐服务场所从业资格证》,并持此证上岗。

据白云区棠景派出所副所长龙师军介绍,棠景街社区地处城郊接合部,毗邻广州火车站和旧白云机场,商业发达,人员流动量大。从2005年开始,仅卡拉OK歌舞厅就从无到有,发展至11家,其中最大的一家有八十几个单间,治安压力很大。棠景派出所为消除治安隐患,加强对娱乐场所的监管,在辖区内大力推行“五提取”监管机制。

采集个人信息资料,是否会涉及个人隐私?面对记者的提问,龙师军回应说:“公安部早有明确规定可以对指纹进行收集和统一管理,以前限于客观条件,我们没有收集,现在所提取的信息会送至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保存入库,不会泄漏和侵犯从业人员的隐私权。”

“‘五提取’监管机制一方面可以为未来发生的案件保留信息,另一方面可以核查从业人员的身份”。他透露,不久前,辖区内一家服务场所的两名员工的身份信息被拿到互联网上与违法犯罪人员信息库进行比对,比对结果显示两人曾在陕西犯案,两人均已被捕。 (王普 安冉 邱志强)

反对:

扩大防范打击目标

广州市开始对重点娱乐场所人员采集照片、指纹、DNA的消息传出后,这件新鲜事在市民中引发争论。

持反对意见者认为,指纹及DNA本身属于个人隐私。隐私被记录在案,对于个人显然是一个隐患。指纹、DNA将成为公安刑侦部门破案的有力证据。而根据无罪推定原则,这一证据公民是可以不主动提供给警方的。如今,公民在无犯罪前科的情况下,提供指纹,显然是对个人不利的,也是隐私权被侵犯的典型情况。

也有人认为,美国、英国以及香港地区执法人员是对遭逮捕或拘留人群采集DNA和指纹。我们国家执法部门也多是对违法犯罪人员采集指纹和DNA资料。现在广州市对重点娱乐场所人员采集指纹和DNA,是否将防范打击目标扩大化?

一广州市民认为,为了公众利益确有必要采集个人信息也应当尽量考虑个人隐私问题,不能随意以公众利益之名侵犯个人隐私。

还有市民提出,对重点娱乐场所人员“五提取”,会对这类从业者造成心理压力,有行业歧视成分。

观点PK

赞同:

将会提高刑侦效率

持赞同意见者认为,采集指纹及DNA不能简单地看成是侵犯个人利益。其实,它对个人同样有益处。现在,每一个人不仅要有一张个人身份证,也应有“基因身份证”。

汶川大地震凸显了基因身份证的必要性。地震之后,遗体的身份确认较为艰难。对无名氏遇难者由法医现场收集个人DNA资料,等待亲人前来比对认领。假设每个公民在出生时,就采集DNA、指纹,国家建立一个庞大的基因数据库,那么在确认遇难者、不明死者身份,寻找失散亲人,刑事侦查等领域,就会便捷高效得多。

几年前,广州科学城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名青年男子遇难身亡,其真实身份无法查清。广州交警将死者的DNA数据上传入DNA数据库。不久,外地一对夫妇前来广州找寻失踪儿子。通过DNA比对,证实了夫妇俩与死者的血缘关系。目前,广州警方已据此方式将20多具无名氏尸体恢复“身份”,找到亲人。

也有人透露,第二代身份证内芯设计原本是设有个人指纹信息,但当时因种种原因,在换发时并没有采集指纹信息。有人士指出,一旦个人指纹等信息存档,歹徒犯罪前一定会三思。

现状

广州DNA数据库存有近30万条信息

多起疑案通过DNA鉴定找到真凶

广州市公安局于1992年设立DNA实验室。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检测量由最初的每年几十宗提高到目前的近1000宗;DNA检验灵敏度提高了1000倍,检验时间也由一个月缩短为24小时;对腐败组织的DNA鉴定技术已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地位,成为国内四大DNA检验权威机构之一。目前,广州DNA数据库已经有近30万条信息库存,指纹数据库也存有300多万条信息,并与省公安厅刑侦局联网。

只要是在案发现场找到一小块生物样本,无论是唾沫痕迹、头发,还是碎骨、指甲,就能让物证自己“说话”。广州市、甚至广东省内外许多重大疑难案件的破获中,DNA技术都曾大显身手,成为警方破案的“撒手锏”。

1998年12月,广东电视台主持人陈某在家中被杀害。刑侦人员找到疑凶遗留在现场的血迹,在抓获嫌疑犯丁某并提取他的血液后做了DNA鉴定,结果证明丁某正是凶手,现场的血迹系两人搏斗时所留。

去年4月发生的轰动一时的女演员谭静坠楼案中,刑警们也是运用DNA技术从现场提取证据,排除了他杀。

今年3月13日,广州某中心商场员工发现2万元货物被盗。刑警大队、诗书派出所民警迅速到达现场了解情况并立即进行勘查。民警在现场发现了一些怀疑是作案嫌疑人的遗留物。之后,民警将其提取作为DNA比对检验材料。经反复比对,该检测材料与有盗窃前科的该商场前员工吴某的基因型相同。

获得该重要信息后,警方迅速部署行动对作案嫌疑人吴某实施抓捕。经过一个多月的追踪,7月9日,当吴某出现在其住处时,被民警当场抓获。经审查,吴某对自己的盗窃行为供认不讳。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王平伟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