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1971年7月下旬,金日成派朝鲜第一副首相金一到北京,向中国通报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讨论的结果,朝鲜支持中美改善关系。随后金日成本人在一次公开活动中,也表达了这一立场。
张庭延:8月6号,金日成在平壤欢迎捷克总统的群众大会上,发表讲话,中间发表讲话。当然欢迎捷克总统,他不会欢迎捷克总统谈国际形势,谈朝鲜和捷克的关系,这是主要内容,但其中也谈到了,支持中国改善同美国的关系。
当然他有一句了,就是尼克松是打着白旗到中国来访问,他有这么一句,他是支持这个政策,但是他认为尼克松将是打着白旗,向中国来投降了,打着白旗不是投降,他有他的提法,当然他是支持这个政策的。
解说:在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之后,周恩来再次专机飞赴平壤,向金日成通报情况,同样也是当天往返,中国同美国改善关系,得到了朝鲜的理解。在张庭延看来,这件事对朝鲜也有所触动。
张庭延:首先松动的就是和南朝鲜的关系,我刚才讲了1972年七四联合声明,就是在中美关系松动之后出现的,我认为是有关联的,应该说也是一种松动的做法。而且这个松动的幅度不小啊,竟然是金日成的代表,那么高级的代表金英柱或者是朴成哲,那都是党和国家领导人,这么高级的代表到南朝鲜去。南朝鲜的情报部部长李厚洛那么高级的身份,代表朴正熙到北朝鲜来,而且双方的最高领导人都会见,那松动得不小,而且发表了联合声明,应该说这是一种松动关系的表示。
解说:20世纪70年代,在朝鲜南北关系松动之后,朝美关系的坚冰也出现了消融的迹象。
张庭延:这个我的记忆中间就是朝鲜在70年代中期,或者中前期,就1973年,1974年开始,提出和美国交往。和美国,最初提的是朝鲜议会提出的,和美国议会进行交往,而且金日成在那个时候在平壤会见了,松动了和美国关系的一个表现,就是同意美国报的,大报《华盛顿邮报》,我的印象是《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的驻东京的记者到朝鲜去访问,而且金日成会见。
这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做法,就是松动和美国关系的做法,这方面,所以还是有变化。就是说中国松动和美国的关系,对朝鲜,其他国家我们姑且不言,对朝鲜来讲,应该也使得它,在一些方面的做法有所松动,有所变化。
解说:1975年4月,毛泽东和周恩来在世时,金日成最后一次访华,因为周恩来与毛泽东病重,金日成的这次访华活动由邓小平主持。
张庭延:跟毛主席,跟周恩来总理谈得都不长了,毛主席是在中南海接见的,也是用中文谈的那次,谈得也很简单。然后就到医院见周总理,因为金主席来,毛主席、周总理那时候身体都不好啊,但是也不能不见他们啊,不能不见金主席了,所以还是见了,下了火车马上到中南海会见。
然后第二天,大概周总理在医院见的,周总理就是跟他讲了,我是重病在身了已经,重病在身,以后你有事情,我们两国关系这么好,今后还会发展下去。金日成主席也是我们的老朋友,你今后有事情,请你找小平同志,就身边坐着的小平同志。那意思做了一点交待吧,做一点交待。
解说:1975年底,金日成提出派特使到北京,转达他对周恩来的问候,因为周恩来已经病得很重,不能会见客人,中国婉拒了金日成的提议。第二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
张庭延:周总理生病期间我一直在北京,在北京呢,周总理去世的消息,是我们外交部约见朝鲜驻华大使向他通报的,说周总理已于今天什么什么时候去世。这我,也是我做的翻译,也是我做的翻译,然后呢就是在周总理去世之后,在劳动人民文化宫设灵堂,接受国内和国际的吊唁。
金日成主席特别从平壤送来一个大花圈,给灵堂送来一个花圈,是他的驻华大使,转赠的,送到了灵堂。那个时候他就是金日成当时眼睛不好,正是眼睛要动手术。
据说,这据说了,我想是真实的,据说金日成哭,落泪,哭了,把眼睛哭红了,眼部手术,眼疾手术不得不推迟,据说是这样。因为我没在平壤,我不知道,所以这个,可见他们之间的这个情感,他们之间的这个情谊是很深的。也就是在这之后不久,金日成就决定在朝鲜建唯一的外国人铜像,就是周总理的铜像。
解说:周恩来的铜像修建在他曾经冒着风雪参观过的朝鲜兴南化肥厂,铜像建成后,邓颖超应金日成的邀请,到朝鲜出席了周恩来铜像的揭幕典礼。在毛泽东逝世之后,金日成也深表哀悼。
张庭延:金日成亲自到使馆设灵堂,到使馆吊唁,这个我参加了,我在平壤,也是深切悼念。而且他们组织了群众悼念活动,到使馆的,每天到使馆,三天大概,排着长队,有组织的来到灵堂,悼念毛主席去世。所以这个,这应该说我们这一代领导人,中朝友谊也就是毛主席、周总理亲手和金日成主席亲手缔造的。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编辑:
刘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