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一年后,这门缴获的野炮,果然被易良品派上了大用场。那是1941年7月,为打破日军封锁,易良品率新7旅,在清河县王官庄至南宫县大高村的公路,发起破击战。王高公路共五十华里,两侧有十六个日军据点和炮楼,当时日军从平汉铁路抽调皇协军两个团,驻守王高公路中段的马固庄一线。易良品决定率先攻击马固庄据点,时,据点内有几十个日军和数百皇协军,外围有两座炮楼,日军炮楼坚固,火力凶猛。易良品率部攻了一夜,因没有重武器,无法拿下炮楼。情急中,易良品想起去年缴获的那门“八八”型野炮,当即让人将拆散的部件挖出来,送到南宫后方工厂连夜擦洗组装。第二天中午,野炮登场了,易良品亲自指挥向马固庄炮楼发炮。谁知第一炮射出去,由于经验不足,没打着。但隆隆的炮声震动了沿线各据点,当时,中日双方谁也没料到,这是八路军的大炮声。
易柱华:尤其伪军它哪儿知道八路军还会有炮呢,是吧。有炮当时就是伪军它也没什么炮啊,就是日本鬼子才有炮,所以他们就是想,不太相信。
解说:易良品见状,命令把野炮拉的离炮楼再近点,第二炮射出去,炮楼起火了,浓烟滚滚。
易柱华:一炮就把那个炮楼就给轰去半截,那个那些皇协军,那个伪军呢,一看不行,这家伙有炮,就赶快那个投降了。
解说:当时,易良品乘势率军冲进据点,击毙了日本守军,俘虏了二百多名皇协军,缴获了大量战利品,光洋面就拉了十几大车。
林治波:缴获了日本的一些山炮和野炮,用起来就是它这个攻击堡垒啊,攻击敌人的坚固工事作用非常大,火力的提高增加了作战的效率,解决战斗非常痛快。
解说:马固庄据点端掉后,易良品让战士们用马车拉着野炮,沿公路继续攻击其他据点。见到大炮,围攻据点的八路军官兵,无不欢呼雀跃。
易柱华:八路军有些我们战士没见到炮的,都不知道八路军还有大炮。
解说:在野炮的威慑下,多个据点内的守军未等放炮便自动投降,激战三天,王高公路沿线十六个据点均被拔除,日军在王高公路的封锁线被彻底摧毁。数天后,当日军携坦克和火炮,从邢台和临清赶来增援时,易良品早已率部转移。
陈晓楠:“百团大战”之后,日军集中大部在华兵力,对敌后战场进行残酷的“扫荡”、“蚕食”、“清乡”,和“治安强化运动”,实行“三光”政策和经济封锁。据1941年10月统计,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人口呢,只剩下一千三百余万人,一年当中八路军部队由四十万骤减到三十万人。敌后战场的抗日战争,和对敌全面斗争都进入到了最激烈,最残酷的阶段。
解说:易良品在河北平原坚持抗战时,正是冀南抗日根据地生活最困苦的时候。
易珠玲:那时候整个河北还在闹灾,灾情比较重,老百姓也非常苦。那个我们的战士也很苦,但是呢,北方人有个怪,河北人很怪,不吃水里的东西,基本上不吃。
解说:易良品是南方人,对抓鱼摸虾很在行。为填饱肚子,他常常带那些本来从不吃河里鱼虾的北方战士,到当地河塘里摸鱼抓蟹。
林治波:他为了就是说能够维持跟人民的关系,他那么这个军队可以刻苦得很,可以挨饿,可以就说,你比方说你不去要老百姓的粮,他自己到河里抓,抓那些老百姓不吃的东西来吃,这都是很,对八路军这支部队来说很正常。
解说:当时,冀南平原老百姓的生活也十分艰苦,易良品的儿子易柱华,那时被寄养在“堡垒户”家,对当时的艰苦生活至今记忆犹新。
易柱华:我记得我们小时候,要能吃,都吃得红高粱饼子,都挺好的,棉花籽,饼子也吃过,吃过,吃过。那时候吃得解手都解不出来,吃过。
解说:那时,易柱华还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谁,他把奶妈当成自己的亲娘。他记得,后来部队派人来接他,奶妈跟着来到部队,不放心,又把他抱了回来。
易柱华:因为很冷啊,她就把你放在,河北那时候大裤裆嘛,她放到裤裆里面,放着。后来呢太冷,她又把我带回来了,不在你这里,把孩子冻坏了,她又把我带回来了。那个很多照片都坏了,我这个照片没坏,都保存着,这是我和我奶妈的照片。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编辑:
刘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