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原之战:189师1个营如何敢挡英军1个旅
2010年01月13日 10:31《坦克装甲车辆(新军事)》杂志 】 【打印共有评论0

从我们后来得到的资料分析,这批美军空降兵中,至少有一部分是按照美军游击战专家阿图.邦特的建议建立的特种部队——游骑兵。他们都是军中最精锐的官兵,训练严格,斗志高昂,拯救大兵瑞安就是他们的得意之作。这支戴贝雷帽的部队通常都是大军的开路先锋,代表游骑兵精神的座右铭“游骑兵,打前锋(Rangers,leadtheway)”绣着Ranger字样的黑色贝雷帽及飘带型臂章,一直是游骑兵的象征。

所以,他们的反应很快,听到枪声很多人从梦中醒来就去抓枪。

而河北老兵的手榴弹,此时正好在他们中间开花。

剧烈的爆炸声过后,第一批跳起来的美国兵几乎没有能够直立的了。

对老兵来说,枪声就是命令,所以,尽管已经几天没有正经吃过东西,但唐满洋的一声枪响仿佛给部下打了强心剂,他们投出手榴弹,随即以惊人的速度攀越障碍,冲进美军宿营地的时候,美国兵还没有几个人能拿到武器。

此后的战斗变成了一场混战。

这场混战是一边倒的,因为美国兵几乎没有人在射击。美国兵对近战的概念是“冲锋枪加手榴弹打近战金不换”,但是他们显然没有思想准备来打比用冲锋枪手榴弹更近的近战。

大多数美军还没有拿到枪,拿到枪的连冲锋枪的保险都来不及打开,就遭到志愿军的攻击。实际上,由于失去了指挥,美军此时乱成一团,如果这时能用冲锋枪扫射,美国兵很可能把身边的战友打掉。

这不是肉搏,唐满洋的部下用的都是上了刺刀的苏联骑枪,面对这种寒光闪闪的东西,美国兵短短的冲锋枪根本无从招架,还不如抡一条板凳来打。

入朝换装的时候,唐满洋实际憋了一口气——566团只有第一连(尖刀连)全部换装了铁把的波波莎冲锋枪,其实要论战斗力,一连里还有不少是从东北入伍的新兵。他所在的三连呢,就是因为排了个第三,结果只给换了苏联骑枪。这玩意儿看着好,可打起来三枪子弹就贴壳,哪有一扫一片的冲锋枪管用?要不是用冲锋枪每人要携行五百发子弹的规定让人有点儿胆寒——这个行军起来可是个不小的负担——老唐早就连部营部一级级找上去了。

现在看来,使用这落后的家伙也不是没好处的。

美军没有死战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美国兵乖乖举起了手。只有少数人还在和志愿军纠缠,但也主要是在挣扎着逃跑,并没有多少还手之力。

老唐自己对冲锋枪没兴趣,他用惯了的二十响驳壳枪可连发可点射,威力不亚于冲锋枪,要想过瘾老唐更喜欢用郭留诺夫重机枪,那可是一分钟可以打600发,飞机都打得下来的玩意儿。

您要说了,唐满洋也在小山顶上,一排手榴弹他没事儿么?

有事儿那就不叫唐满洋了。他一枪击毙美军指挥官,正要迈步的时候,忽然天上乱鸦投林一样飞过一群怪鸟。老唐马上明白这是部下们拿自己开涮呢——你们扔手榴弹倒是招呼我一声儿啊!

几乎是本能,老唐一头扑倒在地。所有的手榴弹都投在老唐前面,对他没有威胁——这就叫默契。

老唐爬起来,倒没有参加搏斗,靠一双夜眼,甩着一支驳壳枪,一边往前走一边打——只要看到还有美国兵在和部下纠缠,老唐甩手就是一枪。

的确是甩手一枪,因为他用驳壳枪的动作特别么,不是瞄准了打,是一甩一甩地打,向外甩着打,演示的时候仿佛拿鞭子横着抽人。

我曾给一位河北的抗日老兵表演过这个动作,这位罗金宝的原型之一叹口气,说老唐这样甩着打的都是神枪手啊,那是拿子弹喂出来的!

李向阳的两支枪其实是不一样的,他右手的驳壳枪没有准星。这是因为当时游击队常把驳壳枪插在腰间,拔枪时如果准星挂住腰带,会影响出枪速度。而李向阳或者唐满洋这样的老手,紧急情况下甩手就打,是用不着准星的。所以,李向阳只有一支枪有准星,用于必要时打精确目标,可算是一种很真实的历史再现。

打了几枪,没法打了——只见一个战士和一个大个子黑人兵滚在一起,斗成一团。

老唐比了几下始终没找到机会打,一偏头,对通信员说话了——姚显儒,咱们新发的那个小刀子,不知道快不快。。。

老唐说的“小刀子”,指的是苏式骑枪上用的刺刀,这东西形如短剑,三锋开刃,也可以做匕首用。唐满洋自己用的是驳壳枪,姚显儒用的是冲锋枪,本来都用不着这个东西,可唐满洋一看就喜欢得不得了,愣给自己和姚显儒一人弄了一把。

姚显儒本来端着枪站在老唐身后警戒呢,通信员么,责任就是保护连长。听见这句话,手一抬,挂在腰后的刺刀变魔术似的就到了手里。

老唐比划姚显儒这个动作的时候,我的脑子里就是《双旗镇刀客》里边娃哥对一刀仙出刀的那一瞬。

姚显儒还真是西北人。

说起来,老唐和姚显儒,在六十三军都有点儿异类。这是因为,六十三军的老本是冀中八路最精锐的野战兵团,这是一支典型的河北部队,最拿手的就是扔手榴弹。

冀中土八路的手榴弹,给当时的日本兵留下过深刻的印象。这实在不是八路的本意,只是因为条件太艰苦了,冀中土八路的兵工厂,除了手榴弹就没有什么称得上能敞开供应的家什儿,连地雷都不算。这种情况下部队为了提高战斗力,唯一的办法就是玩命的练投弹,一来二去就扔出了名。甚至鬼子还分析过——如果是下雨天打仗,土八路的战斗力就得打对折。这是因为土八路的主要武器是手榴弹,而八路兵工厂造的手榴弹都用黑火药,跟今天的大炮仗差不多,一沾水就不响。没了手榴弹,土八路的能耐当然要打个折扣了。

而唐满洋和姚显儒呢,老唐是山西人,最擅长的是驳壳枪加鬼头刀,姚显儒是甘肃人,最擅长的是。。。这个没法说,入朝的时候通信员姚显儒玩得最好的是匕首,回国的时候大功英雄姚显儒是全军闻名的“地雷搬家大王”,拿美国人的地雷炸韩国人,就是这位干的好事儿。

其实姚显儒参军的时候是马鸿逵的兵,因为老受人欺负,还手特别狠而出了名。19兵团打宁夏,马鸿逵兵败逃走,所部残军改编成了解放军。马家军对当兵的特别狠,所以姚显儒本来是一点儿也不想当兵了,就想着开小差回家。

没成想他遇上了个特别会做思想工作的指导员,就是前面提起过,给撸到连里当兵的那位魏应吉。

这个魏应吉,那思想工作的水平别提了,多少年以后老部下一提起“魏应吉”三个字还都说心里暖和,因为他对兵特别好。魏应吉和姚显儒一路走一路说话,跟对自己兄弟一样。部队过姚显儒老家,魏指导员知道他想家,通过当时的兵役局接来了他父亲。全连战士就像见了自己的父亲一样,端水,递烟;连长,指导员嘘寒问暖,一起陪着他父亲吃饭,走时又送吃的又给路费,真比一家人还亲。这回姚显儒也哭了。

西北汉子,一动真感情就不得了,那叫死心塌地。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萨苏   编辑: 王钻忠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