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福“弄”车
2009年09月01日 18:49经济观察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涂装:李书福的色彩

一道密封的天桥走廊将焊装工厂、涂装工厂和作为最后一道工序的总装工厂连接起来。从焊装工厂出来的已经具备汽车雏形的钢铁架构,被称为“白车身”。车身上密密麻麻地分布着超过3800个焊点。经过对白车身的检测之后,它经由密封的通道从空中进入密封的涂装车间。在涂装车间,它将被刷上颜色。绝对的密封可以保证在涂刷颜色的过程中,漆料中不掺杂任何灰尘。因此,在汽车制造的工序中,想要进入涂装车间是最为复杂和麻烦的。“白车身进入涂装车间,是被整个浸入漆料池中。这样漆料可以均匀地染上车身。”吉利汽车的工作人员介绍说。

李书福身上的玫瑰色色彩是如何染上的?似乎从一开始,这就是一个注定倍受欢迎的故事。大众和媒体都需要一个身上带有悲剧色彩的英雄。他出身草根,似乎不应当取得目前的成功,但是却凭借自己的意志、勤奋以及不能被压抑的热情,出人意料地胜出一筹。

李书福造车的过程可谓曲折。除了在单纯的商业硬件上,他必须要具备造车所需的巨大技术能力和资金,他还一定要赢得政府的许可。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后者才是令李书福最为心焦的部分。他可以用狂放不羁的态度来面对商业上的质疑,但是却不能不对政府毕恭毕敬,在政府的压力下战战兢兢。直到今日为止,李书福最想赢得的,恐怕仍然是来自政府的认可。

一个著名的例子是,1999年,当时主管工业的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到吉利视察。李书福对曾培炎慷慨激昂地说:“请允许民营企业大胆尝试,允许民营企业家做轿车梦”,“如果失败的话,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吧。”到今天为止,后面这句话仍然是中国短暂的商业历史上最著名的话之一。

他对汽车的疯狂和身上的悲情色彩让人着迷。与此同时,无论是否有意,他不时表现出的草莽“本色”也令已经习惯于伪装姿态和公关辞令的媒体和大众激赏。他假装自己对世界的虚伪一无所知,他发怒、他迷茫、他忧虑、他悲哀,他说自己会在夜深人静时思考人生。他的有些举动甚至不无刻意的成分,但是他心里清楚公众喜欢他所扮演的角色。甚至他几个月前在新闻发布会上的当场发作也没有演变成一场公关灾难:他怒斥一位追问吉利资金问题的记者说,“媒体不是法院,不是检察院,也不是公安局,媒体没有权力调查我们,我为什么要跟你讲清楚?”即便如此,仍然不乏媒体在为李书福辩护。他扮演的角色注定了相当一部分的公众和媒体会一直站在他的一边。

总装:大汽车公司的雏形

从涂装工厂出来的车身,已经变成了黑色、白色或者红色,它们再经由密封的天桥走廊被传送到下一个环节。如果从汽车制造的冲压环节一直参观到最后的总装工厂,参观者就能够明白制造汽车具有怎样的魅力,能够让无数的造车者一掷数亿、数十亿元投身其中,为其入迷着魔。

从李书福开始,多名中国企业和企业家意欲进入汽车制造领域。我们所熟知的,除了李书福的吉利之外,同样知名的还有奇瑞汽车和比亚迪汽车;此外,仰融曾经试图通过华晨来缔造一个汽车王国,依靠摩托车起家的重庆力帆集团也在尹明善的领导下开始造车,家电制造业的枭雄春兰和奥克斯也都雄心勃勃意欲进入汽车领域,甚至试图整合空调产业的顾雏军也曾经染指这一行业。这还仅仅是一个长名单中的前几位。

黑色、白色或者红色的车身进入总装车间,要在流水线上装上从门把手、轮胎、方向盘到汽车铭牌等一系列的配件。自动移动的流水线像回形针一样在庞大的车间内迂回。每一道工序上都有不同的机器人和技术工人来完成装配工作。在一整条流水线的末端,已经是一台完成的轿车了。然后,在接受完淋雨试验等整车测试之后,工人们会驾驶着刚刚下线的轿车开离车间,到工厂不远处的环形车道上进行环形测试。环形车道上集结了一个驾车人所能想象的各种路面。在高峰时期,每隔5分钟就会有一辆汽车驶出吉利路桥生产基地的总装车间。他们在2009年6月份的计划是完成7050辆金鹰轿车的生产。于是,总装车间内就不断有车漂移着进出。

除此之外,李书福还在宁波的汽车生产基地建立起了发动机和变速箱的生产工厂——发动机和变速箱在汽车制造的技术中处于核心地位。为了继续提高吉利汽车的变速箱技术,李书福在2009年3月收购了全球第二大汽车变速箱生产公司——澳大利亚DSI公司。他还在吉利汽车的临海汽车制造基地上建立起一个规模庞大的研究院,研究的范围从外观设计、发动机制造到新能源和混合动力。在2009年的上海车展上,李书福的吉利汽车炫耀般地展出了三个品牌系列(帝豪、全球鹰、上海英伦)的22款新车,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车型包括一款绿色的全电动轿车、有小劳斯莱斯之称的GE轿车(它的后座只有一个座位,这个创意来自于李书福)和拥有剪刀门的红色超炫“中国龙”轿车。

《中国企业家》杂志的报道说,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举办4月15日的“吉利汽车发展经验座谈会”上,曾经担任过六年东风汽车总经理的工信部副部长苗圩称,吉利“先进的发动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变速箱、独创的BMBS(防爆胎技术)”是“中国汽车工业最大的财富”。吉利汽车在2008年整体经济环境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仍然销售了22.18万辆车。包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以及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官方媒体都开始赞扬吉利汽车在“逆势上扬”和“萧条中崛起”。

在他每个基地的工厂内,都悬挂着“让世界充满吉利”的标语,鼓励他的工人们去制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在造车之初,李书福拉低了整个轿车行业的价格,而现在,他又开始推出各种炫目的中高端车型,试图证明自己并不仅仅满足于低端制造。在他位于临海的吉利汽车研究院的展厅内,摆满了各种概念车。李书福想要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大的汽车王国的雏形。

“草根”造车者

尹同耀

1962年出生于安徽巢湖。在一汽工作12年半,曾任一汽——大众总装车间主任。当选过一汽 “十大杰出青年”。1997年,由安徽省及芜湖市五个投资公司共同出资17.52亿元人民币兴建的国有大型股份制企业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正式破土动工。作为奇瑞创业的 “八大金刚”之一,尹同耀任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奇瑞被称为中国汽车行业的 “黑马”,罗兰贝格将其入选“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中国公司TOP10”。

尹明善

1939年出生于重庆,1992年以20万人民币注册成立重庆力帆集团,历经17年发展,现已成为融科研开发、发动机、摩托车和汽车的生产、销售出口为主业,并投资金融于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2004年,尹明善宣布挺进汽车制造业,“两轮变四轮是我最大的梦想。”“尹明善的第一辆四轮轿车在2005年4月初亮相于重庆国际汽车展览会上。2005年12月16日发改委批准了力帆集团的汽车生产资格,力帆轿车有了准生证。

王传福

1966年出生于安徽无为县。2003年,比亚迪正式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现“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进入汽车制造与销售领域,开始民族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征程。发展至今,比亚迪已建成西安、北京、深圳、上海四大汽车产业基地。王传福也从电池大王变为汽车大王。

郑坚江

浙江宁波人。他用12年时间,把这个小厂打造成年销售收入达30多亿元的大企业。2003年奥克斯集团在郑坚江带领下,以4000万元收购双马,组建沈阳奥克斯汽车有限公司,生产“朗杰”商务车。但随后国家出台《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要求进入轿车制造业的资本投资额最低不少于20亿元,另还有5亿元建研发中心,并且要有造车的经历。2005年3月23日,奥克斯宣布退出汽车市场。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李翔   编辑: 刘延清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