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联想的“王”
2009年09月01日 18:44经济观察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1994年对于联想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一年。上市意味着企业的发展上了一个台阶,倪光南的离开则说明困扰联想一段时间的 “技工贸还是贸工技”的争论结束了,柳传志成为联想无可置疑的唯一权威。更重要的是,从那时候开始,联想所要面对的竞争格局和以前完全不同。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取消了计算机产品进口许可批文,同时,大幅度降低关税,由此,形成更加开放的计算机产品市场,大型跨国公司开始大举登陆中国市场。用一家美国商业杂志的话说,那时候“世界计算机生产商的名录都可以在北京找得到”,这些名字当然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IBM、惠普、康柏、戴尔。1994年春天,《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报道说联想集团面对世界一流企业的强大竞争压力,明确提出坚决扛起民族工业大旗。

可是当时的柳传志心里到底有多大的底,并不好说。而且那一年,他患上了严重的美尼尔综合症,其症状包括周期性头晕,有时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和虚脱,听觉也出现了问题。同时,联想在管理上陷入一场混乱,而柳传志则在治疗美尼尔综合症的病房里竭力去理顺总裁室的关系,统一思想。杨元庆就是这个时候,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的。杨元庆的突然冒起和倪光南的离开一样,成为之后人们不断猜测的中心。

1994年杨元庆成为了微机部总经理,挑选了23名精兵强将组成了他的部门,并很快在销售和管理上展现了自己的天才,他整合内部研发、生产、销售、物流供应和财务运作,发展了一套非常行之有效的、覆盖全国的省级分销体系。通过与渠道商的诚信合作和精细管理,构建起组织严密、忠诚度极高的“大联想”销售网络——这张网络成为联想面对国外品牌代理商时候最大的竞争优势。1996年,联想PC战胜康柏 PC和 IBMPC成为中国市场第一,电脑销售收入急升到25亿元,净利润上升到3476万元。

不管后来他人如何猜测柳传志对杨元庆的偏爱,如何看待柳传志在杨元庆和郭为两个接班人之间的摇摆和举棋不定并最终做出了拆分联想给两位爱将各掌一门的这个决定,柳传志后来很多次在公开场合说出 “感谢元庆”的话,显然是真诚的。年轻的杨元庆在1994年到2002年这段联想经营自有品牌、对抗跨国公司并最后成为中国PC之王的阶段里,的确居功至伟。当然,即便是联想自身也不能否定的一点是,政府对民族品牌的扶持在整个过程中发挥了相当巨大的作用,来自政府、央企和其他国企的采购,是联想手中夺不走的利器。或许这也是柳传志经常被人称为“政治家”的原因。

不能忽视的是,联想在这个过程中抓住了互联网浪潮兴起的机会,看到了电脑家庭化的趋势,率先推出了家用电脑的概念;联想实施了全面的企业信息化,借助全球领先的高效供应链,建立成本和价格竞争优势——这一切使得联想成为民族企业建设现代化企业的标杆,也成为联想在中国市场战胜国外品牌的重要武器。很显然,这一切让柳传志对执掌联想电脑的杨元庆非常满意,在联想2000财年的誓师大会上,他将蓝色的联想大旗交到了杨元庆手中,从此联想将进入后柳传志时代。

没有人知道退居幕后的柳传志对于联想或者说杨元庆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有多大,事实上,在杨元庆执掌之下的联想的确表现出和柳传志时期不同的特点:更现代、更加进取,也更有野心。2001年的誓师大会上,杨元庆就喊出了“高科技的联想、服务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的口号,而国际化在过去几年是柳传志一直不太愿意去触碰的领域。但是杨元庆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走得异常坚决,尤其是在一开始多元化道路走得不顺利,国内市场份额从28%跌到24%的时候,杨元庆更加坚定地选择了国际化作为解决联想如何持续发展的问题的答案。2003年杨元庆将使用多年的联想英文logo改成lenovo,2004年联想以17.5亿美元的现金加股票并购了IBM的PC部门,这一场蛇吞象的惊天并购在一开始显得很顺利。经过3年时间,到2008年5月,杨元庆欣喜地宣布并购的业务整合已经顺利完成了,Thinkpad这个品牌已经顺利为联想所拥有,更令人高兴的是,2008年7月,联想首次进入世界500强的行列。

遗憾的是,时间不能停留在那个时刻,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令人措手不及。起源于美国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并影响到实体经济,带来全球性的经济衰退,而联想则爆出巨亏的消息。联想集团2008财年第二季度股东应占溢利为2300万美元,同比下滑77.7%。截至2008年12月31日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净亏损9700万美元,出现11个季度以来的首次亏损。

已经隐退的柳传志重新出山了,他重新担任了联想集团总裁的职务而杨元庆成了CEO。他表示会用一年的时间来扭亏为盈,他在回答有关国际化问题的时候仍然表示联想买到了自己想买的东西,他把挽救联想的重心放在了离中国更加遥远的新兴市场上……可是在2009年5月21日联想在香港再度提交出有史以来最大的亏损2.26亿美元,这个时候离柳传志重掌大权,已经过去了100天。

有人说,柳传志在用他一生的名誉赌,如果他不出来收拾这个摊子,他不会给自己本已注定辉煌的名声添上一个未可预料的结局。可是柳传志说,联想就是他的命。

IT“老兵”

王安

生于1920年,上海人。1936年,王安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8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并利用磁场振动原理发明 “磁芯记忆体”,为个人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磁芯记忆体专利权40万美元的售价成为王安的第一桶金,1951年王安实验室创办 (现王安电脑公司)。1964年,王安推出最新的用电晶体制造的桌上电脑,1972年又研制成功半导体文字处理机,其后王安公司首次推出世界上第一台具有编辑、检索等功能的新型文字处理机,被新闻界称为“文字处理公司”。1986年是王安集团的鼎盛时期,年收入达30亿美元,王安也因此跻身美国十大富豪之列。1990年王安逝世后王安公司被IBM合并,1992年宣布破产。

王选

生于1937年,江苏无锡人。1958年,王选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后长期从事计算机逻辑设计、体系结构和高级语言编译系统研究,1992年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统,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型的高倍率信息压缩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高速复原方法,此项发明为新闻、出版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殊荣。王选本人也担任北大方正集团董事、方正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科技顾问等职,被称为“当代毕癉”、“激光照排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倪光南

生于1939年,浙江镇海人。1961年,倪光南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无线电系,曾参与中国第一台计算机的研制。1984年-1999年,倪光南担任中科院计算所公司和联想集团首任总工程师,首创在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功能,主持研发联想式汉字系统、联想系列微型机,并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离开联想后,倪光南潜心于在国内推进Linux操作系统和非Wintel架构的网络计算机(NC),作为我国最早从事汉字信息处理和模式识别的学者,倪光南在1994年被遴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段永基

生于1946年,北京人。1970年,段永基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1979年获北京航空学院硕士学位。1985年,段永基正式加入四通集团,历任副总经理、总裁、董事长等职,1989年,段永基对四通集团进行股份改制,1993年四通以500万港币持有新浪80%的股份,1998年,段永基对四通进行了中国第一起“经理层融资收购”。段永基在任期间,四通公司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发明生产票据打印机、商用和税控收款机、工控、图文、半导体芯片等产品,占据中国办公自动化市场85%以上份额。1999年起,段永基出任北京中关村科技发展 (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被誉为“中关村村长”。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沈威风   编辑: 刘延清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