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用此人主攻北门,可能是想利用其屠夫之名给辽北门守军和北面而来的援军增加心理压力。至于西门这位孟兄,竟然是后蜀国主孟昶的儿子,而且他本人也确实是一个典型的纨绔子弟,在国破之后,丝毫没有哀伤,别的不管,只记得带上私人乐队离开成都,到了外地还要继续他的音乐事业,疑似蜀后主刘禅灵魂附体。按说这种人只能册封闲职、虚度余生,不想太宗竟任用此人为主将。对此,我们暂时只能认为这是太宗的战术:他只是打算攻取幽州城,而不是为了把城内的守军全体歼灭,所以可以等幽州城内守军支持不住向城外突破逃跑时,能够快速选择一个最弱的突围方向,让他们早点跑了,减少宋军攻城的消耗。
这四支主攻部队各带万余兵力攻打城门,加起来最多也就只需要四五万兵力,那剩下二十多万人怎么办呢?有的用砲石攻城,有的用重弩向城内射击,更多的只能遥望友军作战呐喊助威。毕竟,小小的一个幽州城,排不下三十万宋军同时作业,宋太宗带齐这么多部队同时围城主要还是一个讲排场的心理在作怪。
宋太宗为了模仿偶像唐太宗的功绩,显示自己是这一战的实际指挥者,多次亲临前线,视察攻城工作。宋军的有些将领也深谙机关工作之道,纷纷给皇帝打表演战。剑舞营自不必说,多次在城下汇报表演大型军体操《剑神》,慰问了没日没夜奋战在第一线的宋辽攻防双方将士。弓弩部队更是夸张,为了向宋太宗展示宋军武器装备建设取得的新成就,把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床子弩、诸葛弩,可能还有类似于后来神臂弓的自动武器统统抬出来,对着幽州城头就是一阵狂喷,一个时辰就喷了三百万支弩箭,受到了最高领导宋太宗的高度评价。当然,杀伤辽军数量史书上没有显示,估计是都藏好了,所以没有人受伤。其实这个时候最能够表演出彩的当属砲兵部队,宋初还没有火药驱动的火炮,火毬炮是南宋才发明的,当时的“砲”应该是指投石机。不过宋代的砲石器具可不是现代的自行火炮,不能预先制造,必须在城下现场打造。太宗下令当场赶制八百台大砲,半个月完工!当然,作秀归作秀,仗还是要打,三十万宋军就算有二十多万都在作秀,有那几万精锐宋军来攻城也够韩德让忙得屁滚尿流了。宋军的大兵团集团作战水平确实很高,攻城战也很专业,尤其是主攻城门的那几位五代遗老均非易与之辈,使出各种攻城战术,登云梯,擂城门、垒土山、挖地道,无所不用其极。韩德让也是深通兵法,他绞尽脑汁,搜索枯肠,百般设计,将宋军的攻势一一化解。
幽州城内的辽军奋死抵抗,城外的援军被宋军层层阻隔,无法靠近城郭,但是却能够互相遥望。城内守军望着耶律斜轸的旗号,心中就一直坚定着一个信念:“弟兄们,虽然你们不能进城来,但是只要你们还在,我们就知道帝国的援军还在增援。南京,我们一定能守住!”而城外的援军望着城上韩德让的旗号屹立不倒,心中也一直坚定着一个信念:“弟兄们,顶住!我们的援军还在不断赶来,只要宋军不打援,胜利终究是属于我们的!”
当然,宋军中作秀的那二十多万人也并非完全的废物,至少他们里三层、外三层的围住城,援军死活进不来。宋军虽然不以高速机动的骑兵部队著称,缺乏追击能力,但是其重甲步兵配备了当时世界上最精良的武器装备,组成最科学的步兵方阵,正面作战绝对是天下无敌,辽军已经吃过苦头,怎敢再冒险去正面冲击宋军方阵?逐渐,辽帝国的南京守军和寸步难移的援军都开始丧失信心,甚至开始出现投降。首先是援军方面耶律斜轸部下的渤海军主帅大鸾河率领渤海军降宋。渤海军算是辽帝国的少数民族部队,战斗意志和忠诚度都不是很可靠,所以率先投降。但是第二个投降的人就有点奇怪了,竟然是辽帝国铁林军都指挥使李扎卢存!铁林军是辽帝国最精锐的部队,与后来西夏帝国的“铁鹞子”、金帝国的“铁浮屠”并称为宋代三大重甲骑兵团,在辽军体系中所占的地位也不言而喻。这支部队中竟然有高级指挥官率部投降,可想而知对辽军的心理打击有多么严重!不过他只带了250人投降。没有文献表明当时铁林军主力正驻扎在南京,之后铁林军也只在宋军的演习中出现过,并未真正立下战功,可见当时李扎卢存也并未带走铁林军主力精锐(也可能是宋朝无法提供铁林军所需的良马)。无论如何,他的投降给辽军的士气带来了毁灭性打击,辽顺州守将建雄军节度使刘廷素、蓟州守将刘守恩相继举城纳降,南京正式成为一座孤城,形势已经岌岌可危了。
就在这个时候,辽帝国的第五支援军御盏郎君耶律学古率部赶到。史载此人为契丹第一博学之士,精通辽、汉两种语言,对诸子百家均有涉猎,最要命的是他比较精通兵家和奇门遁甲之术。他赶到清河见耶律斜轸等部驻守清河,遥望南京,却不近城救援,忙问何故。斜轸等人均表示宋军规模庞大,又依照宋太宗阵法布置,层层阻隔,变化无穷,辽军无论如何也冲不破屏障,只能被挡在宋军阵外。耶律学古登高俯瞰宋军阵型,果然高妙无穷,强行冲击难取效果。但是他也没有灰心,而是每天都仔细观察宋军阵型变化的规律,画成图形刻苦研究。经过几昼夜的钻研,耶律学古终于研究出了宋军大阵中的可乘之机,率领本部精骑开始冲击宋军大阵。他首先从宋军中渤海军阵前掠过,渤海军新近降宋,并未操演过阵法,一阵手忙脚乱,竟然已经被耶律学古冲过!渤海军这一乱不打紧,宋太宗的大阵本是一个规模庞大的整体,被冲开一角后,其他部队没有得到明确的指令也不能随意出击,因为如果他们不按指令移动会造成整个大阵的更大混乱。由于当时确实没有无线电技术,宋太宗本人是过了很久才知道耶律学古冲阵这件事情,也就没有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捉拿。于是耶律学古的部队快速穿过宋军大阵的几个薄弱环节,在宋军的一片叫骂声中被目送入城。(有些史书上说是挖地道进城,似乎不太现实。)
作者:
黄如一
编辑:
蔡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