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宝九年(太宗太平兴国元年,西元976年),宋太祖驾崩,享年49岁,在位17年。赵匡胤同志,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民族英雄。宋太祖生在五代乱世之中,出身于行伍之列,凭借其卓越的战功掌握了军权,虽然他像五代的很多篡臣一样篡夺了后周的皇位,但是由于他和他弟弟的很多重要改革措施,终于结束了五代乱世,把中华民族从血海深渊中解救出来,并开创了三百二十年大宋王朝,迈出了人类文明从中古世纪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伟大步伐。宋太祖作为军人,武艺高强,作战勇猛但不鲁莽,立下了卓越战功,初步统一了中国。同时他在文学和艺术上也有较高成就,被后世称为“艺祖”。而且他生性仁厚宽容,经常能够容忍下属甚至是敌国的一些小玩笑而不会乱摆皇帝的架子。他对待失败的敌人都非常宽容,并不斩尽杀绝,尤其是给予了后周柴氏极高的待遇,这是其他改朝换代者都很难做到的。宋太祖勒石为信,要求子孙绝对不能以言论杀人,开言论自由之先河,所以有宋一代,思想活跃,文史和科技方面的成就为历朝之最。赵匡胤同志永垂不朽!
当然,宋太祖死得很突然,《宋史》没有说明传位的详情,但《续资治通鉴长编》却明确记载:太祖驾崩时已经深夜,孝章皇后宋氏本让宦官王继恩去召太祖第四子、贵州防御使赵德芳前来继位。但是王公公却跑出去把晋王光义叫来了(这个太监是不是吃了华南虎的胆?),宋皇后只好哭着说:“我们孤儿寡母都托付给官家(皇上)您啦!”于是太祖的弟弟而不是儿子赵光义就继承了皇位,即为宋太宗。这算不算篡位呢?好像也有点像哦,至少是抢夺了太祖儿子的继承权。不过按《宋史 杜太后传》记载,杜太后汲取周世宗幼子不能守天下的教训,于建隆二年(西元961年)临死前召太祖、太宗、赵普三人要求他们共同立誓,太祖崩后要传位给弟弟而不是小儿子,让赵普书写并签署了正式文书,“藏之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这就是所谓的“金匮之盟”。不过这种说法有很大疑问,为什么太祖崩前从来没有人宣布过这件事情,太宗登基时才宣布,杜太后和太祖都已经死无对证了,不得不令人怀疑是子虚乌有。所以后世有很多八卦新闻认为这都是太宗自己编出来的,反正死无对证,赵普则跟着他一起作了伪证。到后来甚至又有人说是太宗动手把太祖给杀掉的,也就是所谓的“烛影斧声”,这可能又过于夸张了点。不过不管真实性如何,这些八卦传闻都成为了太宗甚至宋室的长久困扰,还会影响到一百多年后的继位问题。
当然,对于后人来说,这些八卦传闻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继位的这位宋太宗对历史有什么影响。由于历史上宋太宗亲自指挥了好几次大败仗,所以后世对他的评价很低,但是他在军事理论上的贡献却往往被忽视了。正如前文所说,他在军事理论上的三大贡献:参谋本部制度、阵图制度和军事学院体系,是现代化军队的渊源。同时也是他确立了文官掌兵的军队国有化体制,宋朝开始逐渐形成现代化集团军编制,也和宋太宗有重大干系。但是他确实只能作为一位理论家,他用现代的军事思想指挥出不少可笑的败仗沦为后人笑柄,甚至有人说他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败千里之外。”此说虽然刻薄,但确也不失理。其实宋太宗很像普鲁士伟大的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不同的是克劳塞维茨最大军衔只到少将,没有机会决败千里之外。而宋太宗,作为宋帝国的皇帝,却要面对一个汉民族从未遇到过的强大对手。
契丹:北方草原上的第一个文明帝国
黄河、长江流域是华夏民族的发源地,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先民们创造了伟大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但是客观的讲,这并不是一个天生适宜文明发展的沃土,因为他有着一个非常严重的地理缺陷:直面危险的蒙古草原。
作者:
黄如一
编辑:
蔡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