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也无奈
对于改建,那些大店铺的“掌柜”们也不都是担忧。同仁堂宣传部的金永年部长在谈到前门大街的改建时就说道:“改造好后,同仁堂的销售会更好,毕竟现在改造使得游客流量明显减少,对营业有影响。改造后游客的增多会使整条街都受益,同仁堂也会受益,这是毫无疑问的。前门大街改造之后随着游客的增多、大家对同仁堂的认可,它的营业额应该还是会有提高的。但这次改造本身不涉及同仁堂的改变,建成后也没什么直接的政策影响什么的,只是有些间接影响。”
据他介绍,同仁堂是1702年在大栅栏建的店,过去话讲是下洼子门,有点聚宝那意思。后来有几次重要的改造,1901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以后店面被烧毁了,便着手对前门的店进行修缮,确立了同仁堂的形象。民国期间也有很大的变化,另外一个就是公私合营时的修缮,再有就是改革开放以后1984年左右,同仁堂药店变成了二层楼,都是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之前那种不适合现在的需要了。1996年一次大的改造,形成了目前大家看到的这个同仁堂,这些变化一个是根据历史的变迁,另一个是规模经营的不断壮大,同仁堂的各种变化都是随着这些情况不断变化的,要适应现在的要求,每一次改建都对它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现在的经济发展不同于过去,过去是比较少的几个商圈,王府井、西单,包括大栅栏。
现在随着改革开放,随着这几年社会进步,导致北京商圈非常多。商业非常发达,在这个领域里也有不同的声音,包括商业是不是过多了,大的超市是不是过多了,这也是商业竞争的一个必然结果。前门大街的改造对于恢复北京一些传统的老北京的情怀、激起老北京人的怀旧心理、弘扬国粹来讲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另外一个问题是,随着它的改造,店面的升值、租金的提高,也会带来一些困难,这也是避免不了的。包括北京一些非常传统的像一些豆腐脑、白水羊头、卤煮火烧这些本身就是适合大众的,价格就是便宜。如果进入这个地区,价格肯定提高,老百姓能不能接受,这就是新的发展带来的新的矛盾、新的困惑。经营者也是进退两难,进也不是,退也不是,进吧,很好的地段,是应该进,但这种高的租金也是困惑,一天卖多少豆腐脑才能把租金挣回来,这是新的问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支持、扶植和一些特殊的政策应该很好的完善。
在谈到老字号适应新的市场时,金永年说道:“任何一个繁华的地区,品牌竞争都是非常正常的。繁荣大栅栏儿地区也应该是一种国际品牌汇聚地区,关键是我们有些品牌能否做大,能否做大是一个考验。这就体现出一个你的字号、你的价值和你自身的实力应该相匹配。
“白水羊头、豆腐脑有没有这个实力,有没有和这个寸土寸金的价值相匹配,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地方。像一些世界大品牌的进入,他有这个实力,他能站住了。所以应该说也是一种经济法则、市场法则,强者恒强。竞争毕竟是好事,前门改造经过发展应该成为一个品牌集萃地。一些传统的东西可以进入胡同里,不一定非要站在很好的地段,大品牌可以站在中心位置,从这个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商家得考虑我相不相匹配,值不值这个价值。一年租金几百万而自己赚不赚得了这几百万,能退则退,能进则进,商场如战场。不管政府初衷是什么,可能政府想我就建一个体现民族品牌的东西,但它比一定能长久下去,你得考虑市场环境。无论是国内国际上一些主要的商业街竞争的趋势就是这样,都得考虑得细致一些。要说弘扬国粹也好、什么也好不一定非要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只要有市场,东西做得好,老百姓认同,就不会遗失。
“胡同也是一个战场,占据好这个胡同你照样能卖好,也可以搞经营、搞连锁。关键是你这个产品有没有市场,这是最主要的。肯德基、麦当劳为什么卖这么快,它有市场。孩子从小就知道,这是一种文化的熏陶。我们中国好多东西在文化传承上是落后于人家的,自己的东西自己都忘了。我们要弘扬的是文化的精髓。小孩儿从小就知道我得吃豆腐脑、面茶、豆汁,这种意识是越来越淡薄的,所以很多东西就自生自灭了,是自己保护不好自己。”
编辑:
梁昌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