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考古: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的35个军
2006年11月09日 13:49人民网·党史博览投票数: 顶一下
相关Tag

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史载红九军有三支。一支为鄂北地区红九军。1930年7月,出襄、枣、宜等地的红军游击队组成红九军第二十六师,张香山担任师长,余益庵担任政治委员,何尚志担任参谋长。下辖4个团,共500余人。部队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打下蔡阳等三市镇后,仅枪支就猛增至3000余支。1931年初,中央派赵侗担任师长,参与红九军第二十六师的第二阶段斗争。1931年9月,在均县、房县地区活动的红三军教导团与当地游击队合编为红九军第二十五师,师长汤穆禹,政治委员朱勉之。1932年春,正式成立红九军军部,总指挥张木阡,政治委员马三光,参谋长韦克铎。不久,红二十五师即由房县转移到洪湖地区,编入红三军第八、第九师;红二十六师改编为襄枣宜第一、第二路游击军,红九军番号即行取消。

第二支为闽西红九军。1930年3月,闽西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将闽西各县赤卫团、队改编为红九军。军长邓毅刚,政治委员高静山,参谋长郑益,政治部主任陈正。下辖5个团,龙岩编第一团,上杭编第二团,永定编第三团,连城编第四团,武北、汀南合编为第五团。全军共约3000人,2000多支枪。1930年5月,奉党中央指示,红九军番号取消,改称红十二军。

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的红九军。1933年6月底7月初,红四方面军在四川省南江县召开军事会议,通过了将师扩编为军的决议。其中,第十二师连同巴中地区的地方武装合编为第九军。军长何畏,政治委员詹才芳,副军长许世友,参谋长王学礼,政治部主任王新亭。辖有二十五、二十七两个师和随后组建的第二十六师,共1万余人。1935年5月参加红四方面军长征后,红九军整编为4个师另2个团。1936年11月中旬,编入西路军序列,转战甘肃省河西地区。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史载红十军有两支。一支为赣东北红十军。1930年7月,中央军委长江办事处为落实中央“猛烈扩大红军”的指示精神,决定“浔阳、湖口、鄱阳一带红军应立即集中,正式成立第十军。猛烈扩大,以切断长江为主要目的”。以江西红军独立第一团扩编组成红十军。军长周建屏,代理政治委员胡庭铨。下辖3个团,每团编6个连,每连80人左右,枪63支,另编一个特务营。全军2000余人。经过湖口等一系列战斗,开辟了大片新区。9月,红十军扩编为3个旅及特务团,达6000余人。10月28日中央批示,邵式平任军政治委员,军长周建屏,方志敏任赣东北军委主席。红十军又进行精简,变成3个团,共4000余人。红十军经过艰苦奋战,巩固和发展了赣东北根据地。1933年1月25日,红十军奉命南渡信江到贵溪上清宫与中央红军第三十一师会合后,组成红十一军,归红一方面军指挥。

另一支为闽浙赣红十军。1933年2月,红十军调离后,闽浙赣军区将留在当地的赤色警卫师与其他地方武装组成新第十军。下辖两个师,共计1500余人。王如痴任军长兼政治委员。1934年春,红十军发展到4400多人。同年秋,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红十军奉命与敌人拼消耗,损失巨大,缩编为3个团。11月,红十军与担任北上抗日先锋队的红七军团在江西省德兴县重溪会合,合编为红十军团,担负北上抗日先遣任务。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史载红十一军有三支。一支是鄂豫边红军第十一军。1928年7月,根据中央指示,鄂东北特委在河南省光山县柴山保尹家咀村召开会议,决定将以湖北黄安、麻城农民起义部队为基础组建的工农革命军第七军改编为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军长吴光浩兼师长,党代表戴克敏,参谋长曹学楷。三十一师下辖4个大队,共300余人。11月间,又成立了政治部,主任陈定侯。经过一年奋战,红三十一师发展到700余人。1929年5月,河南商南爆发起义,起义部队集中到班竹园整编,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二师,师长周维炯,党代表徐其虚,副师长漆德伟,参谋长漆海峰,政治部主任漆雨元。下辖3个团。全师共100余人,一个月后发展到300余人。1929年11月初,安徽六安、霍山农民起义,建立了第一、第二游击队。1930年1月20日,六安中心县委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三师,师长徐百川,政治部主任姜镜堂,下辖3个团。全师共200余人。上述3个师通过开展游击战争,分别创建了鄂豫边、豫东南和皖西3块根据地,整个部队发展到1500余人。1930年4月,依照中央指示,红十一军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师改编为红一军。

第二支是广东东江工农红军十一军。1930年5月19日,中央军委发出指示信,针对中央军委南方办事处计划将东江地区红军编为两个军的建议,明确表示:“中央不同意这一意见。因为现在红军不是要多立军的名义,而是要充实每一军的内容”,“东江可以成立三师,为红军十一军。”于是,按照中央指示,东江特委遂将东江工农红军总指挥部下辖的第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四十九、五十团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下辖第一、二、三、四、五纵队。全军2500余人。军长古大存,政治委员吴秉泰,参谋长龚楷,政治部主任罗欣然。1930年8月17日,红十一军攻克梅县县城,收缴反动武装甚多,在东江一带声威大振。后来红十一军在转战闽粤边界地区时遭到挫折。1930年12月,红十一军余部改编为东江红军独立第二师。

第三支是红一方面军的第十一军。1933年1月25日,红十军奉命南渡信江到贵溪上清宫与中央红军第三十一师会合后,组成红十一军,归红一方面军指挥。军长周建屏,政治委员萧劲光,辖第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师,共4500余人。该军成立后即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作战。6月,改编为红七军团第十九师。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史载红十二军有三支。一支为鄂东南红十二军。1929年9月,鄂东南中心县委将阳新、大冶等地游击队合编组成工农红军第十二军,共200余人,百余支枪。由中央派来的谢振亚任军长。1929年秋,红五军第五纵队由江西转战鄂东南,开辟根据地,扩大工农武装,红十二军编入红五军第五纵队。1930年红八军成立后,原红十二军主力编入第三纵队,纵队长谢振亚,政治委员余海清。

第二支为闽西红十二军。1930年5月,闽西特委根据中央指示,将成立不久的红九军改称为红十二军。军长邓毅刚,政治委员邓子恢,参谋长郑益,政治部主任陈正。原辖的5个团扩编为3个纵队。全军3000余人。两个月后,红十二军编入红一军团。所辖3个纵队改称第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师。军长伍中豪,政治委员谭震林。1931年10月,红十二军在第三十四、三十五师分别编入红三、红四军后,率第三十六师进入长汀。12月,与新十二军会师。两军合编,仍称红十二军。新十二军改称第三十四师。罗炳辉任军长,谭震林任政治委员。1932年4月,增编第三十五师。10月,红十二军军部及第三十六师编入红二十二军。十二军缩编后,萧克任军长,黄甦任政治委员。1933年6月间,十二军整编为红一方面军独立第一团。

第三支为闽西新十二军。1930年11月,由红二十军、红二十一军合编而成红十二军。下辖3个步兵团,第一、二团共1100支枪,2600人;三团枪500支,人500余。代军长贺沉洋,政治委员施简,政治部主任李力一。红十二军成立后便立即集中岩城,改编训练,准备于11月30日前出击敌人,向漳州进展。12月,中央派左权前去任军长。1931年第三次反“围剿”后,新十二军与老十二军会师合编,仍称十二军。1933年6月间,红十二军整编为红一方面军独立第一团。



   编辑: hunan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