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虎归山:匈奴为何放掉刘邦 错失称霸机会
2009年01月24日 08:39书摘 】 【打印

“从前的和约”是指白登之围后,汉高祖和冒顿之间签订的那份,大意就是汉朝送个公主(虽说总是打八折,送的都是某某王爷的女儿)过来给冒顿单于当小老婆,随之附送丰厚的嫁妆,另外边境上要贸易自由化,让匈奴的百姓可以用毛皮换取汉人的酒等日用品。汉文帝是个爱惜民力的君王,对这种有利百姓休养生息的事情,自然是百般赞同。和亲的事情很快就办好了。这是继汉高祖刘邦时代后的又一次和亲。自此对匈奴和亲成为汉初的一种基本国策,一直延续到汉武帝执政初年。

当然,和亲只是一种脆弱的约束,对匈奴尤其如是。文帝送来新阏氏不久,冒顿单于就去世了,即位的是他的儿子——稽粥,号称老上单于(公元前174年~前160年在位)。老上单于对汉的政策和他老子差不多,一方面和亲,讹诈岁币;另一方面,瞅准机会,入侵汉朝,“小入则小利,大入则大利”。公元前169年的那次,前锋已经抵达陕西甘泉,离汉朝的都城长安不过200华里。当时举国震动,汉文帝连忙调来军车1000辆、骑兵10万,守卫京城。汉文帝甚至想御驾亲征,后被他的母亲阻止。幸好匈奴在边境留了一个多月,就拍拍屁股走人了。汉军跟着追了一阵儿,发现追不上,也只好回来了。

到老上单于的儿子——军臣单于即位时,又来了这么一下,和上次他父亲的南征差不多,匆匆地来掠夺一阵儿,然后以惊人的速度,在汉军没察觉的时候,就离开边境了。汉文帝虽说是个贤明的君王,不过在军事方面,却是一般,终其一生,都生活在匈奴的阴影之下。文帝的儿子景帝(公元前157~前140年在位)当了皇帝后,情况好了不少,匈奴的骑兵只能做些小规模的骚扰和抢劫,没法进行实质上的扩张。

如果认真看看的话,从公元前200年白登之围算起,到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之前,匈奴共有3个单于在位,依次是冒顿单于、老上单于和军臣单于,汉朝则是汉高祖、惠帝、吕后、文帝、景帝,双方的领袖基本上都是比较贤能的,双方的实力又相差不多。之间又总有和亲这条若有若无的纽带连接在一起,真算得上生死冤家。

不过,匈奴帝国毕竟错过了它最好的机会。这个时候,它是帝国史上最强大的时候,掌握着最广阔的领土,统一在一个领袖之下,它的对手是一个尚未成熟的汉帝国。命运的天平曾经几次向匈奴倾斜,可它没有敏锐地把握住,没有把这种优势转变成一种持久的动力。它还是像建国之前那样,维持着游牧人的习惯,只是偶尔到长城之外打打猎。但是,它没有注意到,自己在停滞的同时,南方的对手已经日渐强大,自己总有一天会被超过。它也没有注意到,帝国的内部埋藏着一颗炸弹,总有一天会被引爆。

帝国的黄金时代即将过去了。

本文摘自《帝国的崛起与没落》作者:林樾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梁昌军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