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论:铭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教训
2008年09月09日 09:39北京日报 】 【打印

我党对执政经验的郑重反思

我党是一个具有强烈的自我纠错意识和强大的自我调整能力的执政党。“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具有强烈历史使命意识和执政责任感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开始反思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大问题。1978年5月在党内及理论界开展起来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一场为中国社会主义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一场关系整个中国政治大局,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工作重心转移,进而实现伟大历史转折作思想理论准备的思想解放运动,标志着我党开始对自己执政及如何执政进行认真的反思。

1978年9月,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从朝鲜访问回国。在东北各城市及天津、河北唐山等地,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北方谈话”。他从唯物史观的高度指出:“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谈话中,邓小平从执政的高度指出:“如果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速度比资本主义国家慢,还谈什么优越性?(外国人议论中国人究竟能够忍耐多久,我们要注意这个话。)我们要想一想,我们给人民究竟做了多少事情呢?”他强调:“社会主义要表现出它的优越性,哪能像现在这样,搞了二十多年还这么穷,那要社会主义干什么?”“我们一定要根据现在的有利条件加速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邓小平这次北方之行的多次讲话,集中地反映了他在历史转折前夕的理论思考,其重要观点后来形成为第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也就是实际成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主题报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的主要内容。

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副主席叶剑英也指出许多同志对“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深刻革命”思想准备不足。说这些人“前怕狼后怕虎,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思想就是不解放,不敢往前迈出一步。”他继续说:“为什么不怕两千多年来遗留下来的手工业生产方式继续保存下去,不怕中国贫穷落后,不怕中国人民不答应这样的现状?”陈云也尖锐地指出当时的情况,他说:“革命胜利三十年了,人民要求改善生活。有没有改善?有。但不少地方还有要饭的。这是一个大问题。”

以上言论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对自己执政30年的认真反思。可以说,经过这种反思,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思路已经清晰,这就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以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依据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要通过改革开放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梁昌军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